于德江
于德江/制表 彭春霞/制圖
證券時報記者 于德江
12月30日晚間,又有多家上市公司公告要計提減值準備,預計2019年度業績大幅虧損。根據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不完全統計,近兩個月已有10余家公司公告計提大額資產減值,金額多在數億元。
這一幕與去年底、今年初的“商譽爆雷潮”極為相似,交易所也對此現象非常重視,不少公司已經收到問詢函。
最新的案例是慈星股份,該公司12月30日晚間公告,預計2019年虧損7.2億元至7.25億元,其上年同期為盈利1.38億元。對于此次業績大額預虧的原因,慈星股份稱,結合公司移動互聯網業務的實際經營情況及行業政策變化等影響,公司前期收購的兩家移動互聯網公司存在大額計提商譽及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的跡象,預計計提減值準備的金額在6億元左右。此外,由于市場競爭加劇及電腦橫機機型更新速度加快等因素,慈星股份預計產生存貨減值損失1億元左右。
慈星股份表示,目前兩家移動互聯網公司的管理層穩定,基于市場競爭趨于激烈的現狀,公司將努力拓展新客戶和新業務模式,除視頻分發及廣告營銷業務外,公司積極拓展新媒體業務,力求有效改善目前因數字營銷領域過度競爭導致的業務低毛利現象,提升公司整體收益。對于電腦橫機業務,公司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以及市場拓展,積極發展一體成型電腦橫機業務,提升電腦橫機的營收及毛利率水平。
其實,在慈星股份之前,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公告計提大額資產減值準備,且有“成潮”趨勢。
12月27日晚,新集能源公告,擬對公司所屬楊村煤礦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約11億元,將減少公司2019年度合并報表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11億元。事實上,去年底,該公司對楊村煤礦已計提8億元資產減值損失,兩次合計金額已經達到19億元。對于此次巨額計提,上交所已經火速問詢,要求新集能源說明計提大額資產減值準備的判斷依據及合理性,說明是否存在前期資產減值計提不充分等情形。今年前三季度,新集能源凈利潤為19.36億元。
與新集能源同時,鵬鼎控股也在12月27日晚間公告,公司于2019年12月27日召開的第一屆董事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對子公司宏群勝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議案》,董事會同意公司對全資子公司宏群勝提資產減值準備2.11億元。
鵬鼎控股表示,全資子公司宏群勝由于所處地遠離電子產業集群地帶,使得其無法獲取高效率、低成本的產業配套,難以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產品與服務。公司為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公司整體資產管理效率及提升經營效益,已于2019年11月底暫停該子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目前,公司基于謹慎性原則,對宏群勝賬面資產進行了減值測試后,計提了相關資產減值準備,計提依據合理且充分,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
眾應互聯12月22日晚間公告,因行業環境等市場化因素及相關趨勢情形,公司預計MMOGA與彩量科技在合并層面共計產生商譽減值計提金額約在10億元至13億元區間,無形資產減值計提金額約在2000萬元至4000萬元區間。深交所24日對眾應互聯發出關注函,要求公司補充披露在以前年度未大額計提商譽減值,而在2019年年末集中計提大額商譽減值的情況及原因;是否存在因規避凈資產為負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而未足額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的情形。
另外,近期計提減值準備的公司還有大唐發電、ST慧業、海正藥業、露天煤業、當升科技、創新醫療、大富科技、獐子島等。其中,大唐發電擬對大唐國際母公司和再生資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計提必要的減值準備,預計減少公司2019年母公司凈利潤約7.5億元,減少合并財務報表中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約12.58億元;ST慧業擬關停全資子公司明鑫公司并計提資產減值準備3.93億元;海正藥業對公司研發項目開發支出轉費用化處理4.12億元及計提外購技術相關無形資產減值準備1.02億元,對公司在建工程/固定資產計提資產減值準備9.41億元,計提存貨跌價準備2.74億元,上交所12月11日對該公司發出問詢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