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超購王”興業物聯上市首日破發 高度依賴母公司增量空間或有限 來源:華夏時報
3月9日,正商集團旗下興業物聯服務集團有限公司(09916.HK,以下簡稱“興業物聯”)成功赴港上市,成為2020年“物業第一股”。盡管在上市前獲得超額認購,但興業物聯正式開盤首日,股價即跌破發售價,其后股價更是一路走低。
市場分析人士直言,興業服務的股價走勢固然與當前股市整體行情有關,但其本身亦存在不少問題。據招股書顯示,興業物聯目前在管物業面積不足1千萬平方米,且項目多集中于河南省鄭州市。而其高度依賴的母公司正商集團則以住宅物業的開發為主,商業板塊規模有限,能給興業物聯提供的增量空間或有限。
高度依賴母公司
3月9日,興業物聯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正式掛牌上市交易,成為河南省鄭州市本土最大房企正商集團旗下的第四家上市公司。招股書顯示,興業物聯公司成立于1999年,主要專注于為非住宅物業提供物業管理及增值服務。據第一太平戴維斯、中國指數研究院及中國房地產Top10研究組統計,目前其為河南省第四大非住宅物業管理服務企業,百強物管企業中綜合實力排名第67位。
赴港上市之前,興業物聯曾于2017年9月在新三板掛牌,但“系戰略發展調整的需要”,于2018年12月申請終止掛牌新三板,并在2019年1月成功摘牌,之后轉向港股。
2月24日,興業物聯發布公告稱,公司已透過聯交所申請批準已發行股份及上市買賣,計劃發售約1億股,招股價為1.5-2港元,集資最多2億港元;3月6日公布的招股結果顯示,其獲得香港發售股份的1414.06倍認購、國際配售股份的8.11倍的大幅超額認購,備受投資者青睞。
不過,3月9日上市首日,興業物聯卻沒能延續此前“超購王”上市首日大多上漲的定律,報價為1.81港元,較每股1.99港元的發售價,開盤跌9.05%,截至當日收盤僅漲2%,與在公開發售階段的火爆認購有明顯落差。不僅如此,興業物聯的股價之后更是一路走低,截至3月17日收盤,興業物聯的股價僅有1.460元/股,較52周最高價2.310元下跌36.8%。
對于股價一路走低的原因,公司又將采取何種措施來保障投資者權益的問題,《華夏時報》致電了興業物聯總部,并向其公布的郵箱發送了采訪提綱。興業物聯總部接聽人員表示,“將安排專人對接”,但截至發稿記者未收到回電及采訪回復。
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興業物聯上市當日,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股市下跌,即使是近期頗受關注的港股物業股也一片“掛綠”,興業物聯上市破發在所難免。但之后其股價仍一路走低,主要則是在于公司自身的“底牌”。
從規模上看,興業物聯“盤子”較小。據招股書數據,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在管物業建筑面積約210萬平方米,涵蓋17幢商用樓宇、3幢政府樓宇及1個工業園,總建筑面積約為240萬平方米,合約物業組合的總建筑面積約為410萬平方米。根據第一太平戴維斯的數據,按在管物業建筑面積計算,興業物聯2018年河南省市場份額約為0.6%。
財務數據方面,2016-2018年及2019年1-9月,興業物聯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727.6萬元、7606.8萬元、1.310億元和1.27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148.6萬元、1927.9萬元、3422萬元和2811.8萬元,毛利率則分別為47.2%、50.2%、47.5%和46%。
綜合樂居財經研究院、克而瑞研究中心等多家機構的數據來看,在目前于港股掛牌上市的內地物管公司中,興業物聯的在管面積與營業收入均排名靠后。例如,截至2019年6月份,已上市的物管公司中,1000萬平方米以下只有和泓服務及浦江中國兩家,在管面積分別約630萬平方米、556萬平方米。
同時,興業物聯對母公司正商集團的依賴程度較重。公開資料顯示,正商集團間接持有興業物聯75.45%的股權。而招股書顯示,從收入構成來看,作為興業物聯收入最多的來源商用樓宇物業(2016-2018年及2019年1-9月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別是94%、88.2%、88.3%和87.7%)也均由正商集團開發。另根據招股書,興業物聯大部分收益來源于在鄭州市提供的物業管理及增值服務。從2016年至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在鄭州一城的收益分別為0.47億元、0.76億元、1.07億元及1.11億元,分別占該公司收益總額的100%、100%、82%及87%。
此外,對于獨立第三方開發的物業,興業物聯投標的中標率也不算太高。招股書透露,2016-2018年及2019年1-9月,公司分別就獨立房地產開發商開發/業主的物業呈交8份、12份、7份及11份標書,中標率分別為0、約8.3%、14.3%及9.1%。
有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指出,被分拆上市的物管公司一般來說都與母公司關系緊密。如果物管公司的背后母公司很強大,物業公司就具備了先天優勢,其后續發展具備潛力。但興業物聯的母公司正商集團以住宅物業開發為主,旗下商業物業的規模有限,能給興業物聯提供的增量空間或有限。
將加強第三方收入來源
事實上,對于公司現存的問題,興業物聯也并未回避。
在于3月9日舉行的線上IPO記者會上,興業物聯主席兼行政總裁朱杰坦言公司目前在規模上存在短板。但朱杰也強調,公司未來主要以中小型非住宅物業公司作為收購標的選擇,并不考慮其在管面積多少,而是綜合考慮其財務狀況、運營狀況以及社會口碑,來進行綜合研判做出選擇。
朱杰稱,公司與正商地產一直維持良好合作關系和業務往來,未來發展可受惠于母公司廣泛的業務組合,確保未來有穩定收入來源。其同時表示,公司未來發展首選仍是河南省,也會考慮往華中地區包括山東、安徽、山西以及陜西等鄰近省份發展,且強調會加強第三方收入來源。
而對于整個物業管理行業受疫情影響的問題,朱杰則認為,雖然疫情對普遍行業都造成影響,但是對物業來說反而是個機遇,“疫情中也體現了對于高品質物業服務的需求”。其稱興業物聯目前已經制訂方案應對,維持服務正常運作。
在中泰國際策略分析師顏招駿看來,興業物聯上市正好趕上港股市場承壓的時候。但市場影響是暫時的,這個時點仍是物業公司IPO的好時機:“一方面,市場對整個物業板塊興趣火爆,有助于增加IPO認購倍數;另一方面,行業估值提升,有利于公司獲得較高估值,籌集更多資金。”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3月18日,在連跌數日之后,興業物聯的股價出現明顯抬升。截至午間收盤,股價為1.590港元/股,較前一日上漲8.90%。但其后股價再度下跌,至收盤時股價為1.410港元/股,較前一日下跌3.42%。
而來自富途證券的統計數據顯示,物管股2月份曾連續13個交易日上漲,平均漲幅超過20%,其中濱江服務、永升生活服務等數支股票表現突出,股價漲幅超過50%。盡管近期物管股行情較疫情初期有所回落,但渴望敲開資本市場大門的內地物業公司仍不在少數。《華夏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還有金融街物業、宋都服務、正榮服務等幾家內地物業公司在港交所排隊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