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曹晶瑞)時下,京郊的春秋大棚里農戶們正在給春茬黃瓜栽苗,專業術語叫作“定植”,4月中旬就可陸續采收上市了。蔬菜瓜果和人一樣,身材也有高矮胖瘦之分,在北京,“頂花兒帶刺兒”、身材猶如林黛玉一般的黃瓜最暢銷。
“頂花帶刺兒”的黃瓜。資料圖別看產量不低且司空見慣,可是黃瓜的身價始終能居高不下,這是因為種黃瓜是最考驗農戶技術與經驗的蔬菜品種之一,品種復雜多樣、栽培方式變化也多,農時也有所差別,需要全程呵護,非常耗工。?
3月中上旬定植,點水栽苗→少澆水、多鋤地,重點是保溫,20多天后第一根黃瓜開花,瓜長達7、8厘米后的兩三天中大量澆水、少量施肥→七八天后,第一根瓜成熟,每七八天澆一次水,慢慢進入夏季時,需要每兩三天澆水,小水勤澆→4月初進入采摘期,勤摘。
“頂花帶刺兒”的黃瓜最好吃?
如今,各大商超、菜市場里,黃瓜的身價在眾多蔬菜中不算低。和過去只在夏季能吃到爽口的黃瓜不同,如今因為有了更為先進的農業種植設備和技術,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鮮的黃瓜。
中國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任華中介紹,黃瓜的原產地是印度,在我國最早出現在西雙版納一帶,而今全國各地種植黃瓜的地方不算少,但主產區主要分布在河北、山東、遼寧,至于最早種植黃瓜的西雙版納,如今已經不是黃瓜的主產區了。
老一輩人的記憶里,黃瓜的身材參差不齊,長得順溜的占少數,而現在市場上的多數黃瓜身材勻稱、顏色深綠、光滑油亮、肉多籽兒少,口感爽脆。任華中介紹,和過去讓黃瓜滿地爬放任生長不同,如今黃瓜種植從選種育苗、種植管理等都蘊含了很多新技術,最直觀的是會給黃瓜進行吊蔓,讓黃瓜充分地接觸陽光,更利于黃瓜生長和豐產。同時,新品種的不斷改進也讓黃瓜的外觀成勻稱的條狀,擺脫了以前“手榴彈式”的身材,看起來更好看。
在大多數人眼里,黃瓜大概只有兩種——身材順溜的深綠色條狀黃瓜和身材短粗的翠綠色秋黃瓜。雖然大多數黃瓜外觀看起來差不多,但其實僅我國各地種植的黃瓜品種就有百余種。
哪種黃瓜品質好、口感好?這就要依據個人口味、消費習慣而定。以北京為例,大多數消費者在選購黃瓜時都會優先挑選“頂花帶刺兒”的、身材消瘦,猶如林黛玉一般的黃瓜最討喜,在大家眼里,這樣的黃瓜最天然、新鮮、好吃。
春茬黃瓜要早播種早上市
因為品種、產地不同,黃瓜的農時自然也有所區別。即便同樣是京郊的大棚里栽種同一種黃瓜,農時也會因為大棚實際設施的不同而略有差異。“總體來講,只要20厘米表層土壤溫度達到12度以上、夜間最低氣溫達到8攝氏度以上,即可栽種。”任華中介紹,一般情況下,往年的這個時候,京郊的農戶們就會在大棚里開始栽種黃瓜,預計4月中下旬就可收獲。如果是日光溫室,則一年四季都可栽種。對于農戶們來說,只要條件允許,春季通常會盡早栽種,因為早播種才能早收獲、早上市,生產效益也會更好些。
至于口感,任華中介紹,目前,因為種植設備、技術的不斷成熟、完善,黃瓜的口感等基本都能得到保證。
經濟效益高 栽種管理難度大
黃瓜花也分雌雄,且只有雌性花可以結果兒。“以前,黃瓜秧上每5節才能有一朵雌花,后來3節左右就能有1朵雌花,現在的品種甚至每節都能有雌花。通過不斷改良育種和種植管理技術的改進,黃瓜的產量也就得到了一定保障。”任華中介紹。
產量上來了,可是黃瓜的身價卻始終能居高不下,在眾多蔬菜中,黃瓜的價格不算低。任華中稱,黃瓜生長過程需要農戶精心呵護,耗工多,十分考驗種植者的技術和經驗,所以,即便經濟效益不錯,仍有很多農戶不愿意冒險種黃瓜。
任華中告訴記者,在栽種黃瓜前需要施足底肥,定植后需要勤鋤地,并控制好澆水的量,“少澆水、多鋤地”的同時要做好保溫。“定植后,秧上第一根瓜開花后的兩三天,當瓜長達七八厘米時,標志著黃瓜秧和果實進入快速生長階段,進入需要大量水和肥料的關鍵節點。所以逢著晴好天氣,早上給黃瓜喝足水,同時少量施肥。直到第一根黃瓜成熟后,則每五到七天就要給黃瓜澆一次水,尤其到了夏季,更要保證澆水量,慢慢進入成熟期時,需要每兩三天澆水,小水勤澆。此外,由于一棵秧上會結出多個瓜,所以到了采摘期后,黃瓜需要勤摘,不要讓其長得過大,否則會影響下一茬瓜的品質和產量。進入盛瓜期時,更是需要“天天長、天天收”。
新京報記者 曹晶瑞
編輯 唐崢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