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太原12月31日電 (高雨晴)百年易逝,影像長存。31日,由老、中、青三代攝影人拍攝的380余幅作品在山西太原美術館展出,以民眾視角觀察社會,展現古都太原近百年發展變遷,反映社會民生百態。
12月31日,太原百年影像展在山西太原美術館開幕。 高雨晴 攝太原美術館館長、策展人王鼎介紹,展覽以時間為主線,由古城滄桑、激情歲月、春天故事、追夢時代4個部分構成,展現了攝影術誕生以來至今反映太原民眾衣食住行、生產勞動等方面的社會民生照片和記錄城市變遷的紀實照片。
攝影愛好者白躍新正在觀看自己的攝影作品。 高雨晴 攝“攝影所反映的真實性,是其他任何一種形式所替代不了的。”山西省攝影家協會原副主席、展覽聘請專家潘泉認為,真實記錄歷史,記錄生活,是攝影的主要方向,也是攝影人的社會責任。
展覽自2019年7月啟動以來,共征集攝影作品5200余幅,投稿者達230余人,此次共精選出380余幅作品展出。
迎澤大橋的變遷。 高雨晴 攝白躍新是一名“草根”攝影愛好者,十幾年來,用鏡頭拍攝數萬張照片。作為此次展覽攝影作者之一,他表示,展覽以民眾的視角征集展出,更貼近時代、民眾和生活。不僅激勵民眾熱愛家鄉,同時也激勵攝影人去投稿、拍攝。“今后,我會激勵更多‘草根’拿起相機,拍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潘泉作品《傳承孝道》。 高雨晴 攝180年前,攝影術誕生。1842年,攝影術隨外國商人、傳教士登陸中國。據史料記載,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朱益文在太原南校尉營開辦的摹真照相館,是山西省最早出現的照相館。攝影術的發明,改變了人類的生活,讓一代又一代太原民眾擁有機會用鏡頭記錄家鄉的歷史變遷。
百年影像,一睹太原的舊貌新顏,讓城市留住記憶,讓民眾記住鄉愁。王鼎表示,太原影像的征集,將繼續長期進行,太原美術館已建立太原影像的典藏體系,努力構建“看得見,摸得著”的太原影像史。展覽持續至2020年2月9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