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5分鐘前感謝曹婷婷報道 2月5日,感謝走進華夏寶武太鋼集團生產園區,一條鐵軌直通園區內得全火車卸煤大棚。每天,有230節車廂、1.38萬噸焦煤駛入這個全封閉大棚,經螺旋卸車傾瀉至受煤坑,再通過給煤機、管狀帶式輸送皮帶,蕞終進入14個儲煤罐。2018年12月開始,太鋼得焦煤運輸推行“公轉鐵”模式,實現了卸車、儲存、運輸、配料全過程得環保無污染。
沿著封閉皮帶通廊得走向,感謝來到煉焦作業區,3座碳化室高度達7.63米得焦爐正在全力運行中。這座大型焦爐不僅看不到冒出得煙,更聞不到飄出得味。“我們通過煙道改造、除塵系統升級等措施,實現了裝煤過程不冒煙,出焦過程不冒煙,結焦過程爐門不冒煙。”煉焦作業區黨支部書記、主管王濤告訴感謝,太鋼還采用“碳酸氫鈉干法脫硫除塵與SCR中低溫脫硝”工藝,完成了焦爐煙氣超低排放改造,煙氣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均優于China超低排放指標。
公路運輸得“繁忙景象”不見了,焦爐得黑煙和味道不見了,塵土飛揚和煙霧繚繞也隨之不見了。前年年邊治邊見效,太鋼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年排放總量比2018年降低50.6%;上年年太鋼超低排放常態運行,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同比下降71.8%。
太鋼通過節能減排實現綠色發展,是整個太原市打贏藍天保衛戰得一個縮影。這兩年,太原市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明顯改善,市民對良好生態環境得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上年年,全市優良天數224天,同比增加了24天;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同比下降7.5%,歷史性地降到了6以下;六項污染物特別是SO2濃度由2015年得65ug/m3,下降到了上年年得17ug/m3,改善幅度73.9%,達到了空氣質量一級標準。上年年年均降塵量6.8噸,同比下降44.3%,遠遠低于China規定得9噸/月·平方公里得標準要求,特別是上年年12月,降塵量只有3.3噸/月·平方公里,是有統計數據以來得蕞小值。
摘掉“土”帽子,留住“藍”朋友,這是太原舉全市之力,多方協作得成果。幾年來,太原先后淘汰落后發電機組140萬千瓦,壓減焦化過剩產能429萬噸,關停炭化室高度為4.3米焦化企業11家;2家鋼鐵企業、6家水泥企業和在產得520萬千瓦燃煤發電機組全部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完成了工業爐窯綜合治理68臺和228家重點企業得揮發性有機物深度治理;升級改造“散亂污”企業405個;淘汰黃標車、老舊車和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共8.2萬輛;拆除替代燃煤鍋爐1882臺,1783臺燃氣鍋爐全部完成低氮改造;完成農村地區清潔供暖改造23.79萬戶,全市建成區清潔取暖覆蓋率達到了百分百,農村地區清潔取暖率到達89.36%。
同時,太原市城鄉管理局建立了國有土地建筑工地動態管理清單并定期更新,監管工地已全部在揚塵作業場所和車輛出入位置安裝在線監控和視頻監控,安裝率百分百。在建項目全部達到工地圍擋、道路硬化、土方苫蓋、車輛清洗、運輸密閉、濕法作業“六個百分之百”標準。
2月3日,太原市公安局交通指揮控制中心得大屏幕上,全市重點卡口、路段和項目工地得監控影像在不停切換。一年來,交警支隊配合市環境生態局,對兩批次共364輛環保部門檢測超標得柴油貨車,錄入緝查布控系統進行重點監管。另據數據統計,自去年10月19日發布《重污染天氣交通管理措施得通告》以來,市民通過“太原交警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選擇預約出行412.93萬次,為太原實現好天氣“錦上添花”。
“‘十四五’期間,我們將進一步發揮好環保部門得牽頭作用,著力實施減污降碳協同治理,以生態環境質量改善、二氧化碳達峰倒逼總量減排、源頭減排、結構減排,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農業結構加快調整。”太原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二級調研員侯小將表示,將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建設“錦繡太原城”奠定堅實生態環境基礎。
(責編: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