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豐田控股斯巴魯,國產愿景還會遠嗎? 來源:雪球綜合
日前,斯巴魯本社發出的一則消息震驚了汽車圈:斯巴魯主要股東與第一大外股東(即豐田汽車)達成協議,豐田對斯巴魯的股份由16.8%增持到20%,根據日本相關法律,這也意味著斯巴魯正式成為豐田的子公司,同時斯巴魯的財務報表也將納入豐田財報。
大家對于豐田與斯巴魯的合作,可能印象最深的就是GT86與BRZ,實際上二者合作的開端,可以追溯到2005年。斯巴魯是富士重工業株式會社旗下子公司,在其與美國通用汽車解除業務合作后,斯巴魯接受了豐田汽車的出資。2005年豐田持股比例僅為8.7%,隨后進一步提升至16.8%。
斯巴魯落到這般田地,主要是由于產品與主要市場太過單一了,講道理年銷量100萬輛級別的汽車品牌根本算不上小眾,不過細看各個單一市場的銷量分布就知道,斯巴魯實在太依賴美國了。2019年全年斯巴魯共在全球范圍內銷售104萬輛新車,其中美國一個市場就占了70萬輛,再算上加拿大市場交出的5.8萬輛的成績,超過72%的斯巴魯新車都賣給了北美。日本本土排在第二,13.1萬輛的成績中規中矩,而中國2.5萬輛的成績也在情理之中。
斯巴魯在北美一直主打的是低端市場,由于有著同級別中比較出色的全時四驅系統,所以在緯度較高的地區很受歡迎。斯巴魯旗下的產品在北美市場的起售價都在1.9萬至2.5萬美元左右,即便是在國內平行進口已經炒上天的新款WRX(非STI版本),其售價也不過2.7萬美金,定位沒比思域高多少。
隨著近兩年其它對手在舒適度及做工方面的不斷進步,只靠一副四驅打天下顯然是不夠的。再加上斯巴魯大量換裝動力一言難盡的四缸發動機,這在六缸起步的北美市場簡直是自尋死路般的操作。開慣了300馬力家用車的老美肯定會說:我能慣著你,也能換了你。
在中國市場的敗北就不必多說了,盡管進口品質是斯巴魯在國內的一大亮點,但是超長的維修周期以及高昂的配件價格,點中了國內消費者的痛點。消費者反饋的真實案例表明,20萬的進口力獅,其養護成本相比奔馳C級或寶馬3系有過之而無不及,這與傳統日系車省錢耐造的形象非常不符。
斯巴魯的國產化一直是國人關注的焦點,當年斯巴魯選中的是奇瑞汽車,但當時的法規要求合資企業再國內不得超過兩家,當時豐田已經持有斯巴魯16.5%的股權,被認定為是豐田的子公司(在日本法律層面上并不算),再加個一個“奇瑞斯巴魯”那就成了豐田在中國的第三家合資主機廠,自然不可能獲得資質。
根據目前最新的政策法規,中國將在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該政策將直接給斯巴魯“松綁”,國產化已經沒了政策包袱。
另外,對我們普通消費者來說,能有什么好處?通俗來說就是,你以后很有可能開上搭載豐田THS混動技術的斯巴魯,也有可能開上擁有全輪驅動的豐田。當然還有就是,更新的86/BRZ以后一定會更強,沒有實現夢想的,就好好等待吧,豐田是絕對不會讓你失望的。
此外,斯巴魯的國產前景還是面臨較大挑戰,目前斯巴魯是清一色的燃油車,即便是新一代XV、森林人也僅有油電混動,這樣的產品體系顯然不能滿足國內的“雙積分”要求,建廠不可能像特斯拉那樣順風順水。不過,隨著豐田和斯巴魯合作的不斷深化,雙方聯手研發電動車平臺能夠落地,無疑會成為國產斯巴魯的重要“敲門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