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網2月22日訊協和武漢紅十字會醫院是首批武漢市發熱患者定點診療醫院之一,也是最早“變身”為專班醫院的綜合醫院之一。從1月25日四川省援鄂醫療隊進駐醫院以來,在川、漢醫務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截至2月22日,29天來沒有發現醫務人員在院內被感染。在20多米的醫務人員進出通道,30名默默無聞的院感控制人員每天24小時戰斗在“看不見”的戰場,為全體患者和醫護人員筑起保障生命安全的堤防。
川北醫院附屬醫院的張洪川、廣元市中心醫院的王德明、華西醫院的朱仕超、遂寧第一人民醫院的黎曉容(從左至右)
2月22日,長江網記者進入協和武漢紅十字會醫院,親眼見證了這群幕后英雄的無私付出。
27道“工序”穿、脫一套防護服
經過兩次消毒,記者來到位于醫院住院部5樓的醫務人員進出通道,這里是唯一進出病房的通道,“每天經過這條通道進出病房的人員達千余人次”,該樓層護士長肖文芳說,除了醫護人員外,其他需要進入病區的人員也都是從這里進出,同樣做好防護工作。
院感控制人員為準備進入隔離區的醫務人員進行嚴格的安全佩戴設施檢查
上午9時許,醫院工作人員徐靜需要到9樓辦公,洗手消毒后,她戴上N95防護口罩,套上一次性帽子,然后穿上工作服,戴上一雙橡膠手套,穿上第一層鞋套,再罩上防護服,再套上第二雙鞋套,將防護服和雙腿罩住。隨后,她還要再戴上第二雙橡膠手套,再戴一張外科口罩,最后戴上一次性防護面屏,才算完成了整個防護服的穿戴流程。
院感控制人員為準備進入隔離區的醫務人員回形針固定帽子,防止松脫
長江網記者算了一下,從消毒開始,需要12個步驟,10多分鐘,才算完成整套防護裝備的穿戴。再經過一道“門崗”的整體檢查,確保沒有疏忽的地方,人員才能進入病區。
“脫防護服的步驟更復雜,至少有15道工序,就是為了確保零風險”,醫院感控小組成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院感控制專家朱仕超說,脫防護服的地區處于重度污染區,如果環節上出現錯誤,會給醫務人員帶來極大的感染風險。
“流水線”操作確保“步步不空”
“我們這是按照最高等級的防護措施臨時采取的院感控制手段”,朱仕超說。
院感控制人員為準備進入隔離區的醫務人員,相互豎起大拇指
從通道的大門到進去隔離區,直線距離只有20多米,當長江網記者進入通道時,仿佛進入一個裝備了流水線的生產車間。通道兩邊的墻壁上都用筆寫著一個個醒目的數字,按照數字順序排列,數字邊寫有相關防護物資的名稱,數字下方對應擺放著物資,供人員取用。墻上還標有箭頭進行指示,同時還貼有醒目的告示“穿好防護服,不往回走”“請保持整潔,按順序拿放”等等,提醒工作人員不要出現順序錯誤。
院感控制人員為準備進入隔離區的醫務人員進行嚴格的安全佩戴設施檢查
肖文芳告訴長江網記者,1月22日,醫院成為武漢市首批發熱患者定點診療醫院后,醫院根據治療需要,制定了人員進出病房的嚴格規定和流程。在四川醫療隊到來后,在四川專家的指導下,不斷完善院感控制手段和流程,人員進出病區的距離拉長了,控制的步驟和流程也翻了一倍多,人員幾乎是每走一步都會進入一個流程,步步不空。
朱仕超表示,這種“流水線”式的管理方法也是一種全新的探索和嘗試。29天來,相關的院感控制流程一直在不斷修訂完善中,目的就是要兼具安全和效率,探索出最優方案。
苛刻的背后是滿滿的關心
戴手套前,必須檢查氣密性以確保手套無破損;戴第一雙手套時,工作服袖子必須要套進去;戴第二雙手套時,必須套住防護服的袖子;帽子必須將頭發全部罩進去,不漏一根在外;穿防護服時,最好要兜住腳,然后再套鞋套;口罩戴好后,金屬條必須要壓下去,確保壓貼緊面部……一些列近乎“苛刻”的要求,就是為了確保進入病區的人員平安。
院感控制人員為準備進入隔離區的醫務人員進行嚴格的安全佩戴設施檢查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朱仕超、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的張洪川、廣元市中心醫院的王德明、遂寧第一人民醫院的黎曉容、四川省人民醫院的向錢、成都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的張坤、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的肖亞雄、宜賓市第二中醫醫院的吳學鴻等8位四川醫療隊感控專家和紅十字會醫院院感科的2位醫務人員組成了醫院和醫療隊的聯合感控小組,這10人承擔起了醫院和醫療隊駐地的院感防控任務,采取各項措施保障醫院和醫療隊幾百人以及在院400多名患者的安全。
加層透明膠
檢查腳套
5樓的醫務人員通道里24小時也有工作人員值守。大家3人一班,白天每人值班時間近8個小時。從進第一道門的測量體溫開始,給醫護人員打針、提醒督導穿、脫防護服的每個環節并提供幫助、最后檢查每名人員穿戴是否合格,清理現場,看似工作簡單,其實壓力很大。
通道指南
感控小組除了督導臨床感控工作,每天也會在上下班高峰期輪流駐守穿脫防護用品的區域,對醫務人員的穿脫進行現場指導和幫助,隨時提醒和糾錯,最大程度地避免大家出錯。“上下班高峰時一次都有幾百人進出”,肖文芳說,每個人都不允許出錯,負責院感防控工作的同志每天神經都繃得很緊,擔心自己大意疏忽沒有發現醫務人員的錯誤行為,給他們帶來感染風險。
肖文芳告訴長江網記者,因為工作任務重,流程也多,有的時候防護服還不一樣,醫務人員確實也會忙中出錯,疏漏或者搞錯了一些環節,都會第一時間被檢查人員發現并指出,同時在專家的指導下立刻予以補救,將風險降低到最小。“每次指出別人的問題,大家也都能理解,還會給我們道歉、致謝”,肖文芳說,因為大家都明白,防控人員的“不近人情”正是對大家安全的負責。“我們的工作雖然平凡,但看到患者和醫護人員平安,我們大家都很有成就感”,朱仕超說,“疫情阻擊戰是全體戰役,每個環節都不能松懈,他們負責在病房救治患者,我們負責守護他們的安全。”(記者史強 通訊員彭宇 攝影記者金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