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期行情的一路向上,滬指重返3000點,兩市成交額時隔10個月后再次突破萬億元。創業板更是創下3年來的新高,同時也迎來了設立以來的成交額最高紀錄,達到2393.15億元。
在成交額放量的背后,不但有北上資金、兩融和新發行基金的功勞,個人投資者也跑步入場,國內股民數量首次突破1.6億。
行情大好固然可喜,不少投資者都獲利頗豐,然而也不能忽視萬億成交額背后的風險。
因為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市場總是在投資者的追漲殺跌中一次次循環,當市場普遍看好時,市場未來的階段表現往往欠佳。在這個階段,投資者更應該獨立思考,把握市場中收益風險比佳的投資機會。
創業板成交額創紀錄
最能體現近期行情特點的,莫過于創業板成交額的變化。
2月3日創業板大量股票封死跌停,跌停股數量達到671只,占整個板塊的85%,創業板成交額大幅下降到了863億元,是前一交易日成交額的一半。這671只股票的成交額335億元,相比前一交易日的1343億元大幅下滑。
從2月3日收盤到2月20日收盤,創業板指漲幅高達21.77%。賺錢效應的發酵下,創業板在2月19日創下了設立以來的最高成交額2393億元,之前671只跌停股的成交額達到1892億元。開年的大跌仿佛是市場不小心的趔趄,已然成為過去式,投資者對后市普遍樂觀。
從增量資金角度來看,北上資金、兩融、公募基金為市場注入流動性。
2020年以來,北上資金凈流入804.35億元,融資余額增加377億元,股票型和偏股型基金僅僅在上周就發行了173.4億,40多只等待發行的基金也在入市的路上。
爆款基金再次出現。最近一只基金獲得了1200億的認購,是募集金額的20倍,同時創下了國內基金的認購記錄。投資者不但通過追逐熱門基金投身股市,也通過個人入場的方式使得國內股民數量首次突破1.6億。不少投資者摩拳擦掌,準備為萬億成交額增磚添瓦。
要看到收益,也要看到風險
從行為金融學角度來看,人們傾向于根據最近的情況去預測未來。
理查德·泰勒教授認為價格通常是錯誤的,有時還錯的很離譜。當價格偏離基本價值的幅度很大時,資源錯配的情況會非常嚴重。
他舉了一個例子,當美國的房價普遍上漲時,有些地區漲的十分迅速,房價租金比達到歷史高點。如果房主和銀行都是理性經紀人,那么就會注意到這些預警信號,并意識到房價下跌的可能性越來越大。然而調查顯示,房價上漲最多的地區的人們對房價繼續上漲的預期最樂觀,人們并不是預期房價會回歸均值,而是認為房價會漲的更高。
無論是在資產價格下跌或者是上漲,人們總是認為趨勢會延續,而不是均值回歸。無論當前創業板的價格是否合理,投資者應該注意到風險在上漲過程中不斷積累。
另外,我們也要注意思維中的路徑依賴,也就是大贏家和大輸家更愿意追求風險。
在這一輪創業板上漲行情中,我認為大贏家就是獲利豐厚的投資者,大輸家就是之前恐慌拋售或倉位非常低的投資者。這些投資者在經歷了創業板的大漲后,心理上可能會出現“莊家的錢”效應。
所謂莊家的錢,就是在打撲克時,贏錢的人似乎并不把贏得錢當錢看。這種心理使得贏家更容易繼續參與下一輪。另外當遇到損失的時候,很多人心里會想著要回本,就會在損失狀態下追求更高的風險,使得他們更容易參與到后續的行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