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碼
        企資網

        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 首頁 » 企資頭條 » 時尚 » 正文

        在紙媒凋零的時代,辦一份逆時間而行的文化副刊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9-12-31 15:04:59    瀏覽次數:82
        導讀

        原標題:在紙媒凋零的時代,辦一份逆時間而行的文化副刊在“流量掛帥”的時代氛圍中,《新京報書評周刊》卻有一種逆時間潮流而動的氣質,我們并非無感于身外的喧囂與躁動,恰恰相反,我們總是在為更精準地捕捉時代的

        原標題:在紙媒凋零的時代,辦一份逆時間而行的文化副刊

        在“流量掛帥”的時代氛圍中,《新京報書評周刊》卻有一種逆時間潮流而動的氣質,我們并非無感于身外的喧囂與躁動,恰恰相反,我們總是在為更精準地捕捉時代的脈搏和情緒而努力,并為各種看似宏大、實則關乎每個個體命運的政治、社會和文化議題而思索求解。

        過完今天,人們曾經無比期盼的21世紀便已走完五分之一。這樣一個時間節點,或許并無過多特殊意涵,人們所能真正把握的,只是存在于過去與未來之間的此時此地。

        對瞬間命運的珍視,對存在意義的求索,對良善生活的向往,是我們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仍然堅持沉靜而嚴肅地辦一份紙媒文化副刊的終極理由。在“流量掛帥”、“渠道為王”的時代氛圍中,《新京報書評周刊》卻有一種逆時間潮流而動的氣質,我們并非無感于身外的喧囂與躁動,恰恰相反,我們總是在為更精準地捕捉時代的脈搏和情緒而努力,并為各種看似宏大、實則關乎每個個體命運的政治、社會和文化議題而思索求解。

        當然,問題永遠多于答案,憑一個編輯部有限的智識與經驗,遠遠無法一一回應,但我們愿意真誠地分享自己的閱讀和思考,或帶著疑惑求諸方家。因而,在我們的刊物上,總是能看到那些最富洞察力與表現力的思想者的名字,他們生活于不同時代、不同國度、不同文化背景中,但無不視野開闊、底蘊深厚,并有所精專,他們是我們的作者、訪談對象或評述對象,他們的精神氣質共同熔鑄在這份刊物里,成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們的選題總是以問題和價值為導向,既不盲目跟風追隨熱點,也絕不錯過真正有價值的新聞。有的話題和人物可能略顯冷僻,但只要確認其價值,我們便不憚以最大的篇幅和力度去推介,去做一些真正具有發現性和獨創性的內容,讓它們能夠抵達理想的讀者。

        每期的報紙封面專題,是書評周刊編輯部合力打造的拳頭產品,已在學術界、出版界和讀者圈中形成了不錯的影響力。本文是對2019年49期封面專題的回顧,透過這些社科、歷史、文學、新知、教育、生活、兒童類議題,不難看出我們的價值關切和思想立場。我們或許難以為每個議題找到一個完美而確定的答案,但至少可以去辨析問題,厘清盲區,重估價值,為思想市場提供一份參考意見,也為勤于思考的閱讀者構筑一個可信賴的精神家園。

        撰文整理 | 新京報記者? 徐學勤

        一 月

        文章千古事,公道在人心

        1月19日,是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梁啟超逝世90周年紀念日。這位生前以文字橫掃千軍、深刻影響時代的顯赫人物,一生的政治立場和文化態度復雜多變,他從辦《時務報》和時務學堂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此后經歷了清末民初幾乎所有重大的歷史事件。對其一生事業文章,楊度為其撰挽聯曰:“事業本尋常,成固欣然,敗亦可喜;文章久零落,人皆欲殺,我獨憐才。”梁啟超的文章影響了幾代知識精英,被傳誦,被爭論,被模仿,被批判,為近代思想學術開風氣之先。

        然而,在梁啟超逝世近90年后,他的全集才被歷史學者湯志鈞、湯仁澤父子整理出版,這套全集耗費36年時間編纂而成,收錄了目前所見梁氏全部文字著述,凡一千五百萬字。關于梁啟超的“流質善變”,以及保守和激進的爭議,必將隨著這部全集的出版而繼續生長發酵,他的思想教義也必將隨全集而流傳后世。專題采訪了湯仁澤先生,對全集編纂歷程及學術價值作了深入探析。

        日本敘事在今日迷住了我們。這不只是器物、消費生活方式或文化產品上的迷戀,今天中國人也在情緒與精神構造上感到與日本的親近,在經濟、社會及人口展望上體驗到類似的癥候。這個專題旨在對中國出版傳媒界圍繞日本的話語生產做有問題意識的梳理,考察今天所形成的當代日本敘事,并辨析尼特族、下流社會、低欲望社會等詞語背后的社會問題。

        每年的新京報年度好書評選,備受出版界、學術界及廣大讀者矚目,已然成為讀書圈的盛事,2018年的書選依然秉持專業、多元、公共的理念進行,在年度好書之外,還設置了“年度經典再現”、“年度視覺讀本”、“年度在地書寫”、“年度跨界書寫”等獎項,這也是對2018年的一種獨特審視。

        朱利安·格拉克是個刻意保持低調的作家。他從不上電視,不參加學院活動,拒絕了龔古爾獎。他的作品有超現實主義意味,但也有荒誕、意識流,還有浪漫主義的影響,因此形成了一種雜糅的、感情充沛的詩意風格。在這種風格中起著最重要作用的是他奇特、瑰麗的想象。這樣的寫作是艱難的,閱讀也不易。他用自己的寫作抵御流行文化的粗制濫造,維持文學的嚴肅性。

        二 月

        私人閱讀VS公共空間

        在熱言時代,我們總是被網絡情緒所沖擊,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不能真正袒露于眾。或許,對于閱讀的個人意見,是中國人最愿意向大眾談論的。在這片介于公共與私人之間的曖昧地帶,哪怕是最私人化的訪談問答,無論是公共的表達,還是私人的敘述,既有著私人性的趣味,也有著公共性的延伸。在某種意義上,己見即偏見,偏見即洞見。

        這期書評周刊,我們邀請了徐賁、薛憶溈、王人博、彭小瑜、羽戈、江曉原等多位作家、學者,以私人閱讀的名義,對近期閱讀的圖書發表自己的獨特感想,或者透露最近正在思考的社會議題。比如,最近正在閱讀的圖書是什么,閱讀次數最多的圖書是什么,最欣賞的作者是誰,最失望的作者又是誰……在訪談中,他們也透露自己的思考和寫作近況,以及正在關切的時代議題。

        臨近除夕,年味漸濃,書評周刊編輯部全體成員合作了這期“尋找年味”的特刊,把深刻烙印在每個編輯、記者生命記憶中的年俗和年味雙手呈上,有歡騰,有溫暖,有陌生,有沖擊,串聯起中國社會的城鄉和古今之變。

        烏拉圭作家愛德華多·加萊亞諾的文學,很難被歸類為“魔幻現實”——他既不魔幻,也遠離了文學中的現實主義。從寫作的姿態來看,加萊亞諾更像是個學者,在一片被掠奪一空的大陸上搜尋著歷史的記憶,其歷程從南美原住民的創世神話直到21世紀的拉美現狀。

        三 月

        死生亦大矣,共情即倫理

        剛剛過去的“平安夜”,北京民航總醫院急診科醫生楊文被患者家屬謀殺案,引發網絡輿情持續震蕩。醫生與患者本應是同一戰壕內共同對抗疾病的盟友,卻成為拔刀相向的仇人,醫患矛盾仍然是這個時代最難解的命題。

        生、老、病、死,人生從起點到終點無可逃避的四件事,如今四分之三幾乎都是在醫院中完成。相比于從前,現代人與醫院的關系前所未有地緊密,現代醫療面臨著技術與人文二者的平衡。我們試圖以人文敘事,彌補破碎的醫患關系,從近年出版的一批醫學人文類圖書出發,展現出一種不同以往的醫學敘事。

        醫生講述患者的故事,普通人閱讀醫生的故事,每一本動人的醫學人文圖書都是一座橋、一條孔道,讓醫患雙方多了一些相互理解的機會。故事能帶來有效的溝通,共情能化為相互的理解。在這里,生死邊際的掙扎與挽救,疾病來襲造就的脆弱與堅強,醫生的成長和艱辛,患者的焦灼和苦痛,都真實地匯聚在一起。

        “過勞時代”、“狗屁工作”、“社畜”……成為這一年新的流行語,我們如何卷入了加速的工作與生活?今天中國及世界出現了怎樣的工作趨勢及特征?技術加速如何制造了時間緊迫感,而那些以懶惰作為對抗的(反)工作倫理,背后勾勒了怎樣的烏托邦?這些命題都直指現代人的生存方式。

        從去年起,蘇珊·桑塔格的全集和傳記扎堆面世。這位在中國屬于偶像級別的公共知識分子和“文藝教母”,再次吸引了我們的目光。她的話語方式曾改變了20世紀下半葉歐美公共寫作的方式,也重塑了知識分子作為明星的形象。這一專題透過桑塔格的人設學、地理辭典、寫作辭典,來回溯桑塔格的智識遺產及其時代啟示。如今很難再找到第二個作家能引起讀者如此廣泛的關注,一切圍繞著村上春樹的東西,都變成了無法避免的焦點。今年,通過新書《刺殺騎士團長》,爭論之劍又一次指向了村上春樹。

        喜悅,這個詞語在文學中有些被邊緣化。人們更愿意談論深刻、壓抑下的人性、思想與歷史的流變,而喜悅在文學的討論中總是顯得不那么嚴肅。如果有什么可以解釋這件事的話,也許答案就是,我們對喜悅的理解尚不夠深刻。愛爾蘭詩人謝默斯·希尼的詩歌之旅,就是去尋找失落的喜悅。

        春天,讀書天。2019年的春季書選,我們遴選出了34本好書,但我們沒有框定每個類別的數量和不同類別的區分,因為好的閱讀一定會超越這些界限。

        四 月

        時代激流中的“布道者”

        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約翰·杜威,是對近代中國影響最大的外國知識分子之一。他的實用主義、民主思想和教育哲學,經由其弟子胡適、陶行知、蔣夢麟等人在中國廣為傳播,深刻影響中國的知識界和教育界。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他應邀訪華,并在中國生活了兩年多,足跡遍布中國的11個省,做了近兩百場演講。在傳播自己的哲學和教育理念的同時,他還寫下了數十萬字的對中國時局、文化、社會的觀察和思考。

        在急于尋求救國治世良方的知識精英眼里,年屆六旬的杜威儼然是“德先生”與“賽先生”的化身。他自發地充當了中美兩國之間的“文化大使”,把美國的民主理念和實踐介紹給中國,也將中國尋求國際支持和民族獨立的民意傳達給美國。他被蔡元培等人親切地稱為“洋孔子”,在時代激流中,他像一位不知疲倦的布道者。在杜威訪華100周年之際,重新檢視其與中國的文化淵源,并重溫其關于民主與教育思考,對今日中國依然大有裨益。

        作為晚清“中興第一名臣”、湘軍統帥、洋務派代表人物,曾國藩自晚清民國至今的形象演變史,堪稱一部“變臉記”。作為中國現代性轉型歷史中的關鍵角色,曾國藩自身所內含的復雜性,在后世的解讀中既被扭曲亦被神化,而所有“操作”都與具體的政治歷史語境和社會文化走向密切相關。

        俄羅斯文學在中國的譯介傳播過程,和中國新文學的萌發、發展脈絡大致吻合。思想性是俄羅斯作家寫作的一大特點,他們往往集作家與思想家于一身。百年間,中蘇關系從蜜月期到疏離期,俄羅斯文學在中國的傳播熱度也隨之變化,到現在,俄羅斯文學在中國才逐漸回歸到文學本身。

        今年是達·芬奇逝世500周年,我們試圖通過相關傳記和研究專著解碼達·芬奇的人生、繪畫和身份——他不僅是一位藝術家,還是一位探索世界的科學全才。我們在封面中設計了一份“達·芬奇密碼”,仔細看封面圖中的轉盤,所有元素均指向一個和達·芬奇相關的對象,正文中也隱藏了破解線索。你能猜出謎底嗎?

        五 月

        文明的自覺,青春的回響

        “五四”百年,是今年被學術界和媒體討論最多的歷史議題。在過去的百年里,對五四運動的回望和反思,對五四精神的重申和繼承,其實一直未曾中斷。五四運動一直是近代史上的核心議題,它所引發的政治激變深刻影響了中國的歷史走向,它所倡導的文明理念也成為中國現代化轉型的內在動力。

        我們將“五四”稱之為“覺醒的時代”,既是指個體權利意志的覺醒,亦是指國族文明的覺醒。這是一部以整個國家作為舞臺的宏大史詩,它以告別過去的高聲吶喊開幕,又以擁抱未來的萬丈激情為高潮。我們回到歷史現場,找尋舞臺中心和邊緣的人物,他們可能是發起者、參與者、支持者,也可能是旁觀者乃至反對者,他們的行動、思想、個性以及歷史時刻到來時做出的抉擇,都體現出了那個時代人物特有的精神。那是文明的自覺,也是青春的激蕩。

        自攝影術傳入中國以來,“拍攝中國人”就成為一個復雜的跨文化命題。從晚清民國鏡頭下的城市底層、都市文人、倩女娼妓或滿清遺民,到如今的明星臉、大眾臉以及網紅臉,都在攝影之中安置了自身的存在。自拍產業下的“中國制造”,也反過來倒逼著我們去重新審視何為“攝影”的本質。

        在亞洲的47個國家,居住著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1000多個民族。幾千年來,這片廣袤的土地孕育的文明和歷史,都映照在從古至今的一部部亞洲文學作品之中。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召開之際,我們用此專題,為讀者打開一幅亞洲文學地圖。

        在文學史上,勃朗特三姐妹是不可復制、甚至無從接近的形象。夏洛蒂、艾米莉與安妮留下的《簡·愛》與《呼嘯山莊》等小說,已經成為世界級經典。她們曾被視為時代的反叛之音,以女性作家的身份書寫了黑暗與禁忌的題材,而隨著年代的久遠,她們留給我們的只有更加神秘的身影和難解的謎團。

        六 月

        用理性拓寬公共邊界

        哈貝馬斯被公認為“當代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借助龐雜而深刻的思想理論和宏大而完備的話題體系,自從24歲嶄露頭角以來,他便以極富沖擊力和爭議性的話語,不斷地在世界范圍內保持著高度的媒體曝光率,以論戰的方式影響著知識話語和公共議程。在學術研究和公共話語之間,哈貝馬斯總能夠找到自己獨特的一席之地,他懂得如何在爭論中定位正確的批評和良好的政治。這些也讓他將自己推進了學術研究和政治實踐的雙重折磨之中。

        無論是他早期因批判海德格爾的納粹問題而一炮走紅,還是當下為處于風雨飄搖之中的歐盟積極辯護,哈貝馬斯終生都在探尋著民主的前途和可能。今年6月18日,是哈貝馬斯90歲生日,我們隔空為其祝壽,以8個整版的專題介紹其思想和品行,這既是對其體大思精的知識體系的嘆服,更是對其始終關注時代疑難、拒絕犬儒化的人格操守的敬意。

        今年的六一兒童節,我們探訪了北京、四川、湖南、遼寧、河北等多地的鄉村小學,并采訪了多家兒童閱讀公益機構,并做了一期“鄉村兒童閱讀觀察”。城鄉教育資源的嚴重失衡是不爭的事實,關注廣大農村兒童閱讀狀況的意義不言而喻,改善境況須從給予關注開始。

        近年來,旅美作家嚴歌苓借助多部電影的放大效應,逐漸躋身最當紅的華語作家之列。對嚴歌苓的采訪報道車載斗量,而我們選擇從其職業化的寫作特點出發,進入她那恢弘的文學世界。她經過科班的寫作訓練,也將其寫作方法廣泛運用于各種歷史和現實題材。作家能否被培養?這個曾經模糊的問題,似乎有了更確定的答案。

        諾獎得主斯坦貝克,是一位對美國社會現實傾注關懷的作家。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遭遇經濟大蕭條,斯坦貝克長期過著貧困生活,他看到了貧困帶來的災難,同時也看到面臨災難時人們的勇敢、樂觀、愛的能力,以及自我救贖。他寫下的具有“人類生存困境”寓言意味的故事,足以牽動任何一個時代的人的思考。

        七 月

        用文學直抵靈魂

        民族清洗、屠殺、無休止的暗殺、戰爭,這些讓巴爾干地區成為了西方眼中的蠻荒之地。他們似乎沒有意識到,正是西歐歷史上那些見不得人的政治交易,將巴爾干地區的人民一次又一次販賣。在20世紀,他們又轉而戴上了一副能區別善惡的思想眼鏡,開始討論這里的罪惡與可行的和解方案,但各種方案劃定的邊界只能讓巴爾干的局勢變得更加復雜。在美國,羅伯特·卡普蘭用政客的思維為歐美的軍事調停造勢。在西歐,一個南斯拉夫人的作品若是出現了親塞爾維亞傾向,便被以一種粗暴的方式與恐怖主義和激進民族主義畫上了等號。

        在這片布滿“火藥桶”的半島,似乎只有文學才能直抵巴爾干人的靈魂,因為它不是對某一政治事件的單調追溯或闡釋,它是直接來自于這里兩千年時光的痛苦。英國作家麗貝卡·韋斯特開始用三次旅行理解每個巴爾干民族的靈魂;塞爾維亞作家伊沃·安德里奇用歷史散文敘述這里的故事;而米洛拉德·帕維奇,則給巴爾干本就魔幻的歷史加上了一些更魔幻的藝術手法,向世界讀者給出了文學性的暗示。漫游在這些文學作品中,才能聆聽到那種沒有被“波與輻射”改寫的聲音。

        下半年的書評周刊,以35本精選的夏季書單拉開帷幕,長篇小說《重生三部曲》、游記作品《黑羊與灰鷹》,以及學術作品《皇帝圓舞曲》《孔子大歷史》《聲入心通》等都被納入。讀書是一種駛向真實之境的努力,甚至構成了一種直面未來的美德。

        將世界分為真實與想象兩個部分,或許是人類獨具的天賦。人們將不能理解的動植物筆之于書,繪制成圖,通過創造這些記載種種奇想事物的博物志,想象的世界變得愈發清晰,甚至堪與真實存在的事物相媲美。人類在想象力的指引下,主動探索未知的世界,去證明奇想博物志中的奇聞逸事究竟是真是假,地理大發現的時代由是肇端。

        去年出版的博爾赫斯的《最后的對話》,以及今年出版的“最后的訪談”系列,都是作家們生前最后的口頭表達。我們以此為契機,做了“作家們的最后時光”的專題,寫下了海明威、馬爾克斯、博爾赫斯、伍爾夫等人在彌留之際的斷想,以及他們關于閱讀、寫作、愛情、政治、人性、死亡等問題的最終見解。

        八 月

        在戰爭的縫隙里

        80年前,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入侵波蘭拉開了二戰序幕。提起戰爭,我們更容易想到的是那些著名的戰役,以及雙方將領在戰術戰略上的縱橫捭闔。但對戰爭中最廣大的親歷者來說,真實的戰爭遠不止于此。戰爭是刺鼻的硝煙窒息了自己的胸口;是生活的平靜猝然被炸彈震碎;是穿過殘垣斷壁的廢墟,目睹身邊的同袍血染滿地;也是那些年輕的面孔,被一顆子彈永遠地定格在戰場的某一個瞬間。

        在這個紀念專題中,我們以1939年中一些“小人物”的生命經歷為針線,穿過戰爭的縫隙,將那些失落的碎片連接成一幅畫面。將通過他們的眼睛,去理解這個世界是如何在上一場大戰僅僅結束21年后,又被重新拖入戰爭的深淵的。他們固然無法改變戰爭大勢,無法左右戰局成敗,甚至不能拖延戰爭爆發的一分一秒。但正是他們真實的生命,組成了戰爭中每一個具體的瞬間。

        憂郁、痛苦和倦怠是人類再正常不過的情感,但在21世紀,它們愈發病理化了。從前抑郁癥只屬于少數精英與文藝天才,如今也變得“平民化”。理解抑郁癥與時代的關系,就是理解我們內心與社會的互動。

        傳統節日中元節,是中國人祭祀親人的節日,我們相信人死后會成為鬼魂在另一個世界繼續生活。鬼的本體是死亡,對鬼的執念當然也是源自于對死亡的好奇和困惑。人們恐懼死亡,因為它會徹底終結一切,但人們又期望死亡不會是徹底終結。志異演化出一套學說和文化,構成古人世界觀的一部分。

        作為二戰后德語文學的代表人物,迪倫馬特繼承了德國思想的傳統,在故事和戲劇的背后蘊涵了大量的哲學思索。他不斷探索著德國納粹的罪惡起源于何處,正義是否可尋,我們是否還能夠期待著一個上帝或英雄來拯救大眾的命運,以及這種期待又會將人引入何種危險的境地。他用荒誕性的寫作撕盡人間喜劇。

        8月20日,為期一周的第十六屆上海書展落幕,同期舉辦的第九屆上海國際文學周以“家園”為主題,在城鎮化和現代化加速突進的今天,“家園”的含義越來越模糊,人們理想中的家園,可能是不斷追尋而不得的桃花源,也可能是被迫遠離只能懷念的原鄉。

        九 月

        藝術眼光與文學狂想曲

        瑞典學者喜龍仁,是西方最早對中國藝術進行系統研究的百科全書式學者,在中國的建筑、園林、繪畫、雕塑等研究領域都有開創性貢獻。他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文字著述和攝影作品,對中國藝術在西方的傳播,以及中國本土的藝術史學科建設都產生過巨大影響。這位享譽世界的漢學家,也是第一屆弗利爾獎章的獲得者,該獎后來被認為是國際亞洲藝術研究領域的最高榮譽。

        然而,長期以來,喜龍仁的著述并不被中國讀者所熟知,他對中國藝術史研究的重要性與其所受到的冷待形成強烈反差。直到2016年以后,隨著他的作品進入公版期,他的著作才被井噴式引進。今年是喜龍仁誕辰140周年,他的《中國早期藝術史》和《5-14世紀中國雕塑》,以及對他的研究專著《喜龍仁與中國藝術》的中文版相繼問世,我們在7個版的專題中,邀請朱良志、米娜·托瑪等研究者對喜龍仁的人生及藝術成就作了詳細介紹和評述。閱讀喜龍仁富有激情與詩意的文字,鑒賞那些已逝的風光和遺存,我們會感受到中國藝術獨特的氣韻和格局。

        拉美“文學爆炸”的沖擊波曾影響世界,而阿根廷的文學作品要比拉美其他地方更加古怪,它們總能以最飄逸的方式喚醒讀者的想象力,熱情華麗的文化氛圍,以及它在20世紀孕育出的幻想浪潮,在用另一種方式告訴人們,沒有任何東西能壓抑人的靈魂。

        北京是承載千百年華夏文明史的古都,也是比肩紐約、倫敦、東京的現代都會。為北京立傳是困難的,我們用日出、午后、黃昏三個時間點,對應明清兩朝帝都北京的皇家、文人和市井生活,挖掘這座城市獨特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內涵,展現它的古風新韻。

        2018年的金布克獎得主、加拿大作家翁達杰,是一位用詩意化和碎片化語言寫小說的作者,他寫二戰,寫殖民主義創傷,寫斯里蘭卡(其故鄉)內戰,寫多倫多卑微的移民工人……不同的時代環境和地域(國界)背景匯聚在他筆下。或許對他來說,故事發生在哪兒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用文學面對由于戰爭、政治、經濟和個人原因造成的碎片化生活。

        十 月

        記憶的歸屬VS跳躍的詩意

        10月10日19時(瑞典時間13時),諾貝爾文學獎公布了萬眾期待的結果:201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為波蘭作家奧爾加·托卡爾丘克,2019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則由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獲得。結果公開后,兩位得主在媒體上卻得到了截然不同的待遇。人們很容易就接受了托卡爾丘克,但公開批評漢德克,難以接受他的政治立場。論寫作方法,托卡爾丘克也比漢德克更加討喜,她碎片式的寫作易于閱讀,她的故事充滿幻想性,而漢德克的語言風格則直擊現實。

        即便如此,這兩位作家的身上還是存在著共性。他們以不同的方式探尋記憶的歸屬。歷史是什么,記憶是什么,我們身上正在發生的以及過去曾發生的又究竟是什么——在文學中,這些問題或許沒有永恒而固定的答案,但正因為這些問題的存在,人類得以打破現實的邊緣,尋找自我的歸屬,走向更開放的思想維度。

        近年來,超大時空尺度的歷史敘事成為流行,“大歷史”“簡史”“極簡史”讓似乎已成過時之物的宏大敘事又有所復興。21世紀是全球化時代,也是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過著后現代、碎片化的日常生活,卻擁有前所未有的知識儲量。“大歷史”的出現,正宣告著人類知識大融合的時代已經到來。

        貧困且傷痕累累的童年,偏執型精神分裂癥,對詩歌的熱切希望,1956年夏天,21歲的布勞提根帶上這些僅有的“財產”來到舊金山,渴望成名。5年后,他在露營途中寫成小說《在美國釣鱒魚》,從邊緣人物瞬間成為躁動時代背景下的新星。他后來開槍自盡,留下的只有他的詩和小說,那些跳躍的詩意,幽默、反諷的語調。

        十一 月

        向現代進擊的思考力

        提到敦煌,人們就會想起莫高窟。20世紀初,莫高窟藏經洞的發現,將這座被歲月塵封了數百年的西北小城推上世界矚目的舞臺。莫高窟作為人類文明瑰寶的地位毋庸置疑,毫不夸張地說,僅僅是這座崖壁上的石窟,就是一部人類文明的百科全書。

        但敦煌不僅僅有莫高窟,這座城市擁有著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歷史,她在絲綢之路上所扮演的角色同樣意味深長。月氏、烏孫、兩漢、魏晉、六朝、隋唐、西夏、宋元明清,她見證了歷史的風塵,也在東西文明的碰撞交融中醞釀出豐富多元的文化。玉門關外戈壁荒漠的孤煙冷月,曾見證過無數金戈鐵馬的激情;懸泉置流沙下沉睡的吉金斷簡,記錄下一個龐大帝國庸常中點滴的奇跡。絲綢絹畫里色彩未褪的殘片,黃卷殘楮上墨色如新的片語,都在無言地講述著千百年來沙海般的往事。

        因此,敦煌,她是人類心底的一種最深的渴望,渴望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經歷,渴望了解不同的文明和世界,它的真正魅力在于讓人們匯聚在這里,創造出一個如此讓人驚奇而豐富的人世間。

        在面對情感與規則的對立時,我們該如何選擇?這個來自古希臘悲劇《安提戈涅》的質問,一直持續到兩千年后的今天。11月5日,法國純真劇團的劇目《安提戈涅》再次在北京上演,圍繞這個劇目的思考,也在身著牛仔褲與西裝的演員及改編的劇本中,重新走進了現代觀者的生活。

        史蒂芬·霍金曾預言,“21世紀將是復雜性科學的世紀。”復雜性研究并非一門學科,而是一套思維工具和方法,它可以用來解釋各個領域的系統性問題。人類為何需要復雜性思維?究竟何為復雜性研究?此專題,或可作為適當的入門。

        我們對于暢銷書總是既愛又恨,因為大眾趣味總是難以擺脫“平庸”的標簽,但又只有被多數人認可才能躋身“經典”。暢銷書集不屑與喜愛于一身,有些如曇花一現被迅速遺忘,有些則歷經淘洗化為長銷書高居歷年榜單。為此,我們考察了新世紀20年的暢銷書變遷史。

        中國原創繪本近年來異軍突起,但質量參差不齊。最近,一本名為《兩個天才》的作品面世,這是一部充滿著大膽想象力的原創繪本,作者在其中提出的一個重要觀點是——想象力并不等于創造力;想象力不需要培養,真正需要培養的是創造力。

        十二 月

        書與人的碰撞

        一本書給讀者帶去的影響是難以預料的,我們既無法通過書的內容預測影響的結果,也無法預測這種影響的持續時間。有時,第一本閱讀的書會在人的內心打上烙印,為其后續的人生奠定基調,有時,人生中途偶遇的一本書會突然改變一個人的未來。還有更多的時候,人因為閱讀的積累而在腦中積存了大量問題,它們讓人陷入焦慮與痛苦。也有可能,人與人之間會通過某本書溝通情感,形成更理想的人生關系……

        這個主題催生了一批講述書與人之間相互碰撞的故事。它們有些是虛構的,有些則取自現實。為了閱讀,人們愿意冒著被槍殺的風險向集中營里偷書,為了童年時讀到的某一本書,有人會在內戰時期的西班牙四處奔波,破解作家身后的謎團,也有名為伯尼的雅賊成了白天以書店老板為職,夜間卻從事盜竊的不法分子。書與人之間的故事千姿百態,一直在我們身邊的社會中發生,形形色色的讀書人以不同方式體驗到了靈魂的歸宿感。

        2019年臨近尾聲,我們遴選出這一年里值得注意的閱讀文本,精選出120本入圍圖書。人是時間的產物,也是閱讀的產物。當然,并非所有的好書都能留下記憶或引指方向,但總有些書能給予我們生活的勇氣。

        在世界各地的創世神話中,都不約而同地相信世界萬物起源于一個蛋。蛋中孕育了萬物胚胎,然后裂開,世界由此誕生,生命由此繁衍,人類也由此踏上了漫長的旅程。蛋是如此神奇,但為何會選擇蛋作為萬物的原始呢?就像雞生蛋,蛋生雞一樣,蛋象征著循環往復的生命力,給予人綿延不絕的希望。

        這是一個沉迷健身的時代,今天城市人的身體焦慮和健康麻煩,體現在“健身熱”等運動潮流中,也體現在“朋克養生”等充滿戲謔意味的吐槽里。健身,被視為自律、自我管理等“進步”理念的體現。我們以今天健身熱為背景,分析健身房運動與中國大眾健身的歷史與邏輯差異,參照西方健身史,透過書單追溯近代中國健康和運動理念的重塑,展現出我們對于身體和運動理念的巨大變遷。

        整理丨徐學勤

        編輯丨張婷 張進

        校對丨翟永軍

         
        (文/小編)
        打賞
        免責聲明
        本文為小編推薦作品?作者: 小編。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m.sneakeraddict.net/news/show-12332.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郵件:weilaitui@qq.com。
         

        Copyright ? 2016 - 2023 - 企資網 4890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0589號

        粵ICP備16078936號

        微信

        關注
        微信

        微信二維碼

        WAP二維碼

        客服

        聯系
        客服

        聯系客服:

        在線QQ: 303377504

        客服電話: 020-82301567

        E_mail郵箱: weilaitui@qq.com

        微信公眾號: weishitui

        客服001 客服002 客服003

        工作時間:

        周一至周五: 09:00 - 18:00

        反饋

        用戶
        反饋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在线播放|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ww16|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最近中文2019字幕第二页|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下载| 无码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蜜桃 | 精品无码免费专区毛片| 狠狠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 精品久久亚洲中文无码| 无码国产亚洲日韩国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精品久久亚洲中文无码|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18禁午夜福利p|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水密桃| 国产色综合久久无码有码| 亚洲最大av无码网址|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超碰| 在线中文字幕av|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69堂人成无码免费视频果冻传媒| 午夜无码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中文有码vs无码人妻|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亚洲日韩|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 国产精品va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免费无码影视| 中文字幕aⅴ人妻一区二区| 秋霞鲁丝片Av无码少妇|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彩视频| 国产 欧美 亚洲 中文字幕| 国产a级理论片无码老男人| 西西午夜无码大胆啪啪国模| 中文字幕无码免费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