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晚間,中國平安發布2019年年度業績,公告顯示,2019年,公司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同比增長18.1%至1329.55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36.5%至1643.65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39.1%至1494.07億元。
平安的科技業務一直備受關注,平安集團聯席CEO陳心穎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2019年中國平安科技業務總收入同比增長27.1%至821.09億元,陸金所、汽車之家在持續盈利狀態,平安好醫生的在收入增長階段,投入在壓縮,明年應該會盈虧平衡;加大投入的主要涉及其他八家公司,包括金融壹賬通的研發和市場機會、醫療相關的醫保科技、智慧醫療以及智慧城市。
科技公司估值總額達691億美元 陸金所汽車之家盈利
科技業務上,2019年中國平安科技業務總收入同比增長27.1%至821.09億元;截至2019年12月末,科技公司估值總額達691億美元。截至2019年12月末,科技專利申請數較年初增加9112項,累計達2.14萬項。
主要涉及陸金所控股、金融壹賬通、平安好醫生、汽車之家、平安醫保科技等 。其中,金融壹賬通、平安好醫生、汽車之家已上市。至于陸金所上市時間表,陳心穎回應,若有進一步的消息,集團會適時向市場披露。她指出其他子公司在上市后都有不錯的表現,未來將會考慮旗下公司的自身業務發展、自身財務狀況及市場情況。
從各個子平臺來看,陸金所控股,管理貸款余額4622.43億元,較年初增長23.3%;金融壹賬通,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4.7%至23.28億元;平安好醫生,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1.7%至50.65億元;汽車之家,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6.4%至84.21億元。此外,平安醫保科技已覆蓋全國200余個城市,服務參保人數超8億。平安智慧城市,累計服務115個城市、50萬家企業、5000萬市民。
陳心穎提出,旗下科技企業成長的四個階段包括價值、流量、收入增長,最后到利潤增長階段;科技業務好壞短期不支持用利潤衡量,要把業務做大做好,目前以總收入衡量。而陸金所、汽車之家在持續盈利狀態,平安好醫生的在收入增長階段,投入在壓縮,明年應該會盈虧平衡;加大投入的主要涉及其他八家公司,包括金融壹賬通的研發和市場機會、醫療相關的醫保科技、智慧醫療以及智慧城市。
疫情短期影響顯著長期可控 保險或爆發式增長
保險業務方面,壽險及健康險業務營運利潤同比增長24.7%至889.50億元,內含價值營運回報率為25.0%;在保守的風險貼現率假設下,內含價值較年初增長23.5%;新業務價值率同比提升3.6個百分點至47.3%,創歷史新高。平安產險綜合成本率96.4%,全年實現營運利潤209.52億元,同比增長70.7%。
銀行業務方面,平安銀行零售業務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29.2%、13.8%;不良貸款率較年初下降0.10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較年初大幅上升27.88個百分點。
資產管理業務方面,平安2019年實現凈利潤104.15億元,同比下降24.0%。證券業務凈利潤為23.76億元,增幅達41.4%;信托業務和其它資產管理業務凈利潤均出現負增長,分別為25.98億元和54.41億元,同比下降13.7%和39.7%。
但近期不少產業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對此,平安集團總經理兼聯席首席執行官謝永林表示,疫情是階段性的,短期影響不容小視,但總體可控。平安作為大型的金融機構,整體抗風險能力比較強,平安一直采取審慎的政策,無論是在市場風險、人才儲備都有很強的國際化能力人才,都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
他認為,疫情過后,消費、保險等方面反彈力度很大,尤其是壽險、財險的爆發式增長都是可觀的。同時,科技投入有了很好的效果,線上醫療、線上業務的布局,在本次疫情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比如平安好醫生,服務達到了平常的10倍以上。
投資低估值高分紅股票和龍頭公司
2019年全年,中國平安向股東派發股息每股現金2.05元,同比增長19.2 %;過去5年分紅年復合增長率達40.1%。截至2019年12末,集團總資產達8.22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5.1%;歸屬于母公司股東權益6731.61億元,較年初增長21%;集團個人客戶數首次突破2億。
而去年,中國平安保險資金投資組合的總投資收益率為6.9%,同比上升3.2個百分點,主要受資本市場回暖帶動投資收益同比上升的影響;凈投資收益率為5.2%,同比持平。截至2019年12月末,公司保險資金投資組合規模較年初增長14.8%至3.21萬億元。
其中,股票投資方面,平安集團首席投資官陳德賢表示,公司策略是集中投資,投資低估值高分紅股票和龍頭公司。目前這部分股票的分紅較高,“公司過去一年投了很多高分紅的股票,我們測算下來,股票的分紅每年有接近250、260億元的分紅收入。”他稱,這部分也是公司投資收益穩定性的來源。
被問及對中國宏觀經濟的看法時,陳德賢表示,今年中國經濟的增長主要依靠投資。在財政政策上,他們團隊預期,國家會繼續實現降稅補貼;在貨幣政策上,他分析,存款準備金預期還會有2-3次下調,而LPR可能會有20-30個bp調整,至于重點地區還會有優惠貸款等;在改革上,他認為,國有企業混改、金融改革、醫療改革、科研改革等都會加快;在地產和基建上,他預期房地產調控會延續,不過舊改和基建上可能會加大力度。(新浪財經許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