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德媒:中國成為汽車世界中心
參考消息網12月31日報道 德媒稱,中國不僅是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而且是最大的生產國。今年1月至9月,中國批準87.1萬輛電動汽車上路,德國同期批準上路的電動汽車數量不足中國的十分之一(7.4萬輛),美國同期為23.6萬輛。
德國《青年世界報》12月23日報道稱,然而,德國的媒體原則上對一切持批判態度。它們談到中國時只說,2019年9月中國電動汽車銷量同比下降了33.1%。但沒有進行任何比較。該報道說銷量下降的原因是補貼減少:“中國此前的電動汽車繁榮是政府大力補貼帶來的,2009年銷量為1萬輛,2018年增長到126萬輛。”但德國聯邦政府難道沒有提供補貼嗎?
報道指出,其實,銷量下降的一個原因是中國領導人希望提高質量。補貼主要帶來了價格低廉和質量較差的汽車,現在人們想要耐用的汽車。因為中國批準上路的電動汽車不但是世界上最多的,而且其中大多數也是由中國制造商生產的。長城汽車公司今年在中國市場推出的“歐拉R1”車型售價不到1萬歐元(1歐元約合7.8元人民幣),一次充電可行駛300多公里。
為什么要補貼這樣的電動汽車?生產商保證為這款小型汽車整車提供3年或12萬公里質保服務,對發動機和電池更是提供8年或15萬公里超長質保服務。
報道稱,彭博社12月18日曾援引知情人士的話說,美國電動汽車制造商特斯拉正考慮在中國市場降低Model 3售價。報道說,明年在上海特斯拉新工廠生產的汽車的價格可能會降低20%或更多,降價幅度和時間取決于市場情況。特斯拉拒絕對此發表評論。
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汽車研究所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2019年德國制造的汽車數量是22年來最少的。根據德新社12月中旬的報道,預計今年德國汽車產量為467萬輛。
報道稱,研究報告的作者費迪南德·杜登赫費爾說,世界兩大經濟體美國和中國之間的貿易戰影響了德國的出口,進而影響了德國的汽車生產。他主張與中國更緊密地交流,因為中國現在已經是德國汽車制造商最重要的市場。他說,中國現在是汽車生產最重要的基地,“中國是汽車世界的中心,而像德國這樣的老牌汽車國家正變得不那么重要”。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生產的Model 3轎車停放在該工廠外(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