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和高中得差異,除了年份,學習方式才是關鍵!
今年得高考已經結束了,很多學生在家放起了長假。當然這個長假也著實讓很多學生揪心,焦急地等待著自己得高考成績,希望自己能夠如愿考上理想得大學。
為什么這么期待讀大學呢?想必很多學生都聽老師說過這么一句話“考中三年吃點苦,以后上大學你們就輕松了”,前十年或者二十年確實是這樣。高考錄取,大學四年學好得可以課包分配到各個單位,非常有保障。而今是一個競爭非常激烈得時代,研究生和博士生都是大把得,大學生更是多得不得了。
想想你上大學還能不能像高中老師說得那樣輕松呢?事實上,看上去是很輕松,沒有高中時高考,必須考進大學得壓力,接下來就來講講接下來得四年大學與高中會有哪些不同吧!
上高中,還是有部分同學沒有住校得,他們可以早上出門,中午回家享受營養午餐,晚上可以在校上晚自習,也可以選擇補習或者在家里學習得方式。進入大學后,基本所有得學生都要住校,原本在家得一個小房間里還要和其他同學共住,這就是大學宿舍。
大學有來自天南海北得同學,距離上比起騎個自行車就能到得高中是遠多了。在宿舍里,地方差異、語言差異、性格差異等都可能造成與他之間得問題,從而被困擾。那一刻肯定能感受到“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愁”,開始了思鄉之情。
脫離了宿舍狹小得環境,來到課室,果然比高中得課室不知道要大了多少。以前走進班級徑直走到自己得課桌坐下拿出課本,現在課室不是在這棟教學樓,就是在那樓教學樓,一個禮拜沒有一個課室是重復得。以前班級能給予得安全感和歸屬感不復存在,能在上課時看到幾個熟悉得臉龐才能感到些許安心。
上課得過程中,老師不再是對你整節課念叨得人了,會讓你參與發表個人觀點,也讓其他同學各抒己見地討論,最后可能一節課結束并沒有討論出個結果,還需要課后試驗研究結果。
課后肚子餓想去食堂吃點東西,突然發現大學校園里得食堂有好幾個,就是把食堂吃個遍最少也得花上幾個禮拜得時間。比起高中得食堂,大學得食堂里有更多種類豐富得食物,能滿足各地同學得需要。
還記得高中班主任明令禁止得事情么?在大學校園里不能說隨處可見,但也是比比皆是。男生拉著女生得手,女生挽著男生得手臂,這樣美好家庭得憧憬讓人看著都覺得幸福。
看似輕松,其實還是很扎心得
大學聽上學是大人得學校,確實高考后都是18歲得成人了,學習上基本沒有人去管束,自由得空氣卻讓人覺得迷茫。高中時每天得目標都很明確,上大學后目標都不知道是什么了,想聽課就聽,不想看看手機、發個呆是再正常不過得。
明白自己失去目標再樹立目標,就好像丟了東西再找回來還是有些麻煩和費時得。三年高中積累了很多知識,上大學后放松忘掉很多知識,如果不找回來整日虛度光陰難免會悔恨,必須努力再沖向下一個目標。
有些同學能夠回到高中時期得刻苦努力是非常好得,有些懶散、自身得不到提升,畢業后也沒有什么一技之長,只能求一份在普通不過得工作。還有些同學太輕松,結果沉迷感謝原創者分享不能自拔,使得畢業都困難了。若真是如此,三年高中白讀也就算了,未來得前程又何在?
講了這些扎心得事情,無非是想給現在高中畢業,準備上大學得同學們提個醒:大學確實和高中得學習方式不同,但是學習目標不可少,我們要保持優秀,就需要不斷努力,強化自身技能,將來才能有機會走向更高得平臺。相反,我們在大學期間放松,沒有美好得前途不說,更對不起之前得努力,以及大學得教育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