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視劇行業里,歡娛影視是能夠持續推出爆款的公司之一。
7 年過去,這家對資本始終謹慎、沒有用股權綁定明星的公司,開始在影視劇之外尋找增量空間。用歡娛影視聯合創始人 & CEO 楊樂的話說就是,“跨出影視,成為泛娛樂公司。”
圍繞影視劇投資、制作,歡娛迄今開拓出了海內外影視劇發行、藝人經紀、營銷宣傳業務,去年開始試水線下娛樂和衍生品業務。
自 2012 年公司成立以來,歡娛制作、出品了 48 部電視劇。基于內容能力,歡娛的影視劇不僅能帶出新秀,也讓老戲骨霸氣回歸,旗下有全約藝人聶遠、吳謹言、許凱、宋威龍等人。
在新業務嘗試方面,2018 年《延禧攻略》大火,歡娛借勢將海外版權、翻拍權銷售到了 90 多個國家和地區。并授權給第三方開發了線下體驗展,部分還原了劇中經典場景,一并推出了非遺工藝的消費級產品,包括絨花、十八子掐絲手串等。
如果說對作品的堅持、對商業的探索聽上去挺務虛,那么這次我們我們要問一些更實際的問題了。
關于從影視到泛娛樂的突圍,歡娛樂為什么要做新業務?它的爆款能力來自哪里?未來又有哪些規劃?近期,36 氪專訪到了聯合創始人&CEO楊樂。
《延禧宮略》劇照
36氪:歡娛拓開了哪些新業務?成果如何?
楊樂:圍繞電視劇,我們已經探索出一些成果的包括線下 IP 展、出海業務、衍生品和綜藝。
基于《延禧攻略》2018 年 8 月開始,我們將 IP 展落地到了廣州、北京、澳門、新加坡等地,超過百萬人次在線下體驗了影視劇里的經典場景。近期《延禧攻略》主題的密室逃脫也將在重慶和上海陸續開業。這些合作,我們把 IP 授權給合作方,他們根據劇情來研發內容體驗產品,讓喜歡看劇的粉絲們能在線下過一把戲癮。
在出海這塊,以往的話中國電視劇出海往往雷聲大雨點小。但《延禧攻略》我們真真正正的把海外發行播出覆蓋到了亞洲、北美、南美、歐洲、非洲、澳洲等 90 余個國家和地區,其中 YouTube 單集點擊量已近百萬,累計數千萬點擊,刷新了同年所有華語劇點擊記錄,成為 Variety 公布的 2018 年全球十大最佳劇集之一。未來沿著《延禧攻略》踩出來的路,我們會嘗試把更多國產電視劇帶往海外。
IP 和品牌跨界方面,我們也做了一些嘗試,在衣、食、住、行等領域,《延禧攻略》和法國嬌蘭、肯德基、必勝客、護舒寶、盤子女人坊等品牌進行了深度合作。
歡娛與嬌蘭共同推出了三大皇后色口紅:“富察皇后色”、“瓔珞色”和“嫻妃色”,三大女主聯合劇中演員在小紅書發布安利種草視頻,三款口紅均迅速售罄。我們還與良品鋪子合作推出了《延禧攻略》告白物語禮盒套裝,及五款《延禧攻略》宮廷御用下午茶禮盒,5000 盒告白物語禮盒面世 3 月后全部售罄,宮廷御用下午茶禮盒累計售出 15 萬盒。
內容形態上,我們嘗試了網綜,歡娛聯合銀河酷娛出品的網綜《演技派》將于近期在優酷上線。節目中還原了影視劇的選角和制作過程,是一檔聚焦于年輕演員片場生存的真人秀節目。
為什么做這么一檔綜藝呢?一方面,我們希望借此展示青年演員的成長,展現他們在劇作背后的付出和功底。同時,我們也希望綜藝節目可以成為電視劇之外,歡娛觸達用戶的途徑,同時為公司帶來一部分增量收益。此外,短視頻這塊我們也在儲備導演人才。
36氪:歡娛探索新業務的驅動力是?
楊樂:我和于正老師合作了 14 年,從一開始我們是想做一個百年企業。這個很嚴肅,不是說笑或者夸張。公司要想扎根得更深,業務不能過于單一,綜合能力和綜合收益都應該穩步提升。
歡娛的根本是影視劇、藝人經紀,這一塊的經營狀況是良性的。這一點從財報上也能反映出來,去年我們的納稅金額超過 1.2 億元,今年不會低于這個數字。在此基礎上,我們需要探索新的可能性。
右一 于正
36氪:很多影視制作公司會把成功歸咎于好作品,這顯然不是全部答案。您怎么評判公司是否健康、良性運轉?
楊樂:對我們而言,最重要的是好的故事、內容、制作,那公司層面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組織框架,在組織和戰略層面,能夠支撐產出好的作品。
先說保證內容質量,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從劇本、演員、美術、服化道、場工、后期每一個環節都不能松懈。于正老師一年大約有300天呆在橫店影視基地,就是在死磕作品。產出的影片要能打動自己、打動平臺、打動觀眾。
其次,作為公司得有一套完整的組織架構、流程管理體系。用管理和流程,保證劇作的水平和產量。我們累計制作、出品了 48 部劇,能夠全部播出、能不虧錢,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才和這套系統。
36氪:能聊聊這套組織管理體系嗎?
楊樂:和大多數影視公司不同,我們的團隊構架很完整。
不少影視公司只配備核心團隊,但我們內部有一套完整的團隊和體系,包括編劇、制作人、制片人、演員、發行、宣傳等等。在核心團隊之外,我們還有全約的燈光、服裝、舞美、攝影等。他們大約 70%是在公司 7 年以上的老員工,一起合作過很多次,配合度比較高,工作也更默契高效。
更基礎的,我們還有 400 人的服裝廠,開拍前 4 個月,我們自己生產制作的服裝會送達劇組。據我所知,這套體系目前市面上其他家是沒有的。
36氪:怎么管理這個龐大的團隊?
楊樂:數據化方面,我們自主開發了一套完整的前后端制片管理系統,對每天的工作量、拍攝進展、道具調用及經費結算等做高效管理。
36氪:所以預算管控也會更嚴格?
楊樂:是的,在經費預算方面,也會合理調配。
歡娛向來傾向于控制演員、IP成本,把更多錢花在了讓觀眾看的到的地方,比如場景、服化道、燈光 —— 好的作品,一定是每個細節盡量做到最好,預算也需要平均到各個環節里合理配置。
36氪:項目啟動之初,您會考慮從內容、平臺關系、市場等角度謀篇布局嗎?
楊樂: 我們做內容比較慢,平均一部劇從立項到播出經歷 3 年左右。這么長的周期,預判肯定會有的,所以大多數工作也都是前置的。
以《烈火軍校》為例吧,這部劇打磨了近 2 年。它是一個比較新的題材,內容上我們有自己的考量。里面有夢想、有友誼,落點在民國時期軍校里的一群年輕人身上,講他們從懵懂到成熟的成長過程。這在以往的民國題材里是比較少的,突出年輕人的燃點,這是提前預設好的。
我們也會提前跟平臺去聊,好的內容有自我生長能力,能夠幫助公司建立起和平臺的良性對話。
像《烈火軍校》,首播權被愛奇藝買走的時候是“A-”級,播出之后熱度持續增長,評分達到了 7.0,峰值點擊量 8100 萬,愛奇藝發現這部劇帶來的會員增長性價比挺不錯,之后用了“S+”級的資源推。 對平臺而言是很劃算的,播出后也給了更大的力度去推。截至目前,這部戲的播放量突破了 40 億,集均 vv 破 9000 萬,這絕對是“S+”級的表現。
《烈火軍校》劇照
36氪:為什么歡娛可以持續產出爆款?
楊樂:一是我們在每個環節不掉鏈子,二是各個環節前置。這又歸結于,我們有一套相對完善的生態體系。
比如劇本研發階段,就要考慮到劇組班底挑選;開機前安排好工廠制作物料;拍攝過程就要留存、準備好宣發傳播要用的素材等等。不掉鏈子的前提是,每個環節都需要提前考量、籌備。
制作團隊班底都是自己的,不會臨時組一個團隊來拍,所以質量就比較有保障。寫劇本的時候,我們的中后期團隊是參與進來的,大家清晰的知道,這部劇要表達什么、要拍成什么樣,從源頭建立共識,整個鏈條才能支撐高速運轉、持續積累經驗。
36氪:歡娛在大家的眼中,還是更側重民國、古裝劇,接下來會有突破嗎?
楊樂:未來在電視劇選題上,我們想做「中國傳統美德」題材,比如師徒傳承、親情延續等等。希望作品能帶上更多的中國文化底蘊,講好中國故事。
像正在籌備的《京杭之戀》,里面就有景泰藍、絲綢的工藝,突出師徒傳承、價值觀的傳承,用小的人物體現大時代里的北京和杭州。
為了拍《馴夫記之大唐女兒行》,我們也做了很多功課,從壁畫里尋找原始素材。以前很多精美的場景、服化道拍完就放在倉庫里落灰,我們覺得蠻可惜的,所以也在考慮建造一座落地的、永久的唐都。這個層面,就多了一層文旅價值。
36氪:為什么一直沒有融資?
楊樂:其實我們不排斥資本,但接受融資的前提是,我們先把地基夯實。我們得把模式架構理清楚,保證公司自身能良性運轉,合適的時機再借助資本的東風。在我看來,要不要融資也是順利成章的事,不希望被資本催生。
—————————————————
注:我是36氪茉小莉,關注文娛、消費領域的新鮮事,交流可加微信 Spontaneous-Literary,勞請備注姓名、公司、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