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老媽在電話里說,村里來了木偶戲班,準備唱戲。
在我的印象中,村里“唱木偶戲”。一般是在春節(jié)期間,春耕還沒開始,村里男女老少放假過年,趁著節(jié)日的氣氛,大家圖個熱鬧,請來木偶戲班,舞動著木偶,敲鑼打鼓地唱,而村里的大人小孩,聚集在村里土地公前面那個平緩的山坡上看戲。
從小就聽老人們說,土地公喜歡看木偶戲。我們可以祈求土地公保佑全村順利安康。
1
木偶戲帶來的年味
在我們那里小孩的心中,唱木偶戲意味著過年。雖然很多孩子都聽不懂唱戲人在唱什么,但都十分向往這場鄉(xiāng)村的嘉年華。
唱戲人會把演出分成“日場”和“夜場”,分別在午飯、晚飯過后開始,人們吃飽飯后,聽到鑼鼓聲,就知道唱戲馬上要開始,不約而同從家里帶上凳子過來看戲。同時,也會有鄰村的人聞聲而至。
村口開小賣部的老板,也會借著這個機會過來擺攤,瓜子、餅干、干果各種小吃,應(yīng)有盡有。
也有一兩個人家手藝好,會把自家泡制的酸料拿出來賣,酸甜的青木瓜塊、爽脆的白蘿卜條、濃郁的橄欖干……讓人口水直流,可解春節(jié)大魚大肉的油膩。
這里有吃的又有玩的,儼然成了孩子們的游樂場。這也成為村里過年必備的節(jié)目,自我記事起,從未間斷過。
2
鄉(xiāng)村娛樂文化的演變
后來,“露天電影”興起,在山坡的另一邊開辟一個電影場,看戲這邊的人氣開始變少,特別是年輕人更加喜歡看跟上潮流的電影。
小馬哥“縱橫四海”里的江湖豪情,李連杰演“黃飛鴻”的俠義之風(fēng),周星馳無厘頭的搞笑……
大家被這塊銀幕里五彩斑斕的世界深深吸引,幾百號人齊刷刷地坐在露天的山坡上,心情跟著電影里的劇情起伏,還時不時不約而同地發(fā)出歡呼聲……
再到后來,這個山坡又多了另一個場子,有一種更加刺激的節(jié)目形式來了:歌舞劇團。
像電視上的文藝晚會那樣,讓人感到新奇的是,這是真人表演,大家可以近距離看到演員唱歌、跳舞、還有小品、相聲、雜耍之類的。
臨時的舞臺不用多豪華的布置,幾盞五光十色的舞臺射燈,足以讓鄉(xiāng)村的夜空變得炫酷;舞臺前左右兩邊的高低音音響發(fā)出震耳的音樂節(jié)奏,也足以讓這四面環(huán)山的村子產(chǎn)生迪廳的音效。
一邊是迪斯科音響節(jié)奏,一邊是田野里蛙鳴蟲叫;眼前的燈光五光十色,遠處的夜空星光點點,這種相互強烈對比的交叉感,讓人感覺到時空在交錯。
新鮮的東西總能吸引年輕人,他們又從“露天電影”的場子跑到“歌舞劇團”的場子。
后來,隨著電視DVD機普及,年輕人很容易就能看到各種電影,露天電影也就沒了人氣。
而木偶戲的場子,還是有一些老人,盡管歌舞劇團表演多精彩,他們紋絲不動,他們還是一年又一年,一邊又一邊地看著木偶演繹著“薛丁山與樊梨花”的故事。
3
城市化進程的回望
由于疫情原因,村里的一切活動停止,這兩年都沒唱戲。去年回家過年,沒聽到唱戲的聲音,總感覺得少了些什么?
老媽說,這次唱戲,是村里老人一次聊天中發(fā)起的,現(xiàn)在疫情好轉(zhuǎn)了,節(jié)后年輕人都返城上班,村里人不多,土地公也喜歡看戲。
村里人做事說干就干,于是第二天,戲班的人就拉著緊封著的戲箱過來了。鑼鼓聲響起,老人們又如約而至。
村里的年輕人聽聞,也紛紛捐錢支持。在我們的記憶深處,這是好事,是一件村里人樂意參與,可以聯(lián)絡(luò)感情,祈求安康的好事。
年輕人總喜歡往城市跑,而隨著年紀增大,心里對故土的思念愈加濃烈。也許這是我們難以割舍的鄉(xiāng)土之情,更是對以前那種宗親社會的懷念。
這幾年來,“鄉(xiāng)村振興”提升到國家戰(zhàn)略,這是我們大力推進城市化進程的一次回望。城市里現(xiàn)代化設(shè)施可以為我們生活提供諸多便利,不過也催生不少的“城市病”:人口膨脹、交通擁擠、住房困難、環(huán)境惡化、資源緊張、物價過高等“癥狀”。
進城的年輕人不得不朝九晚五,甚至“996”地工作,才得以在城市生存,而曾經(jīng)的農(nóng)村生活,只需要農(nóng)忙兩季,平時留意一下莊稼生長就可以了。剩下很多閑暇的時間,可以串串門,聊聊天,打打牌……多幸福啊。
所以,鄉(xiāng)村能夠給我們提供更多關(guān)于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親密相處的范本。有些東西原本就有,要我們重新拾起,重新振興。
時代在流轉(zhuǎn),社會在發(fā)展,也許我們寄望回到過去是一種妄想。為了適應(yīng)當(dāng)下,我們好像只能做出改變。不斷學(xué)習(xí)新技能,借助新工具,謀新發(fā)展……在變化中改變,又在改變中變化。
比如,唱木偶戲的老板,由于疫情,一年來沒開工,開通“快手”做直播,目前粉絲也有一萬四千多了。
老人們也慢慢學(xué)會用智能手機,可以與在外的孩子們視頻聊天,他們也學(xué)會了刷視頻,看直播……有一次,我無意進入木偶戲老板的直播間看了下,聽到熟悉的聲音,也看到熟悉的面孔……這種感覺有些熟悉,有些奇妙。
有些東西變了,有些東西沒有變。我們總喜歡討論變的東西,而不變的東西更珍貴,它自有力量,這種力量讓我們自然而心安。
本文作者:顧正品(《社工客》創(chuàng)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