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來,每當春節臨近,“過年越來越沒意思了”“一點年味沒有”的聲音便不絕于耳。
大年三十的晚上,窗外一片寂靜,聽不到鞭炮噼啪作響;
曾經一家人熱熱鬧鬧聊天打牌守歲,如今一人捧著一部手機,寧愿上網沖浪也不愿和身邊人多聊兩句;
過去吃的年夜飯不算豐盛,但一擺上桌便被大家一掃而光,如今山珍海味桌上擺,卻總會留下不少剩菜……
這樣看來,似乎是比過去少了些年味。
我們印象中的春節,常常是:
一家老小殺豬宰羊忙前忙后,收到外婆特意挑的一塊大棒骨都能開心很久;
年三十強忍著困意不睡,全家守著春晚圍爐嘮嗑,窗外禮花爆竹聲不絕于耳;
看花燈、趕廟會,和家里人一起挑福字、春聯……
曾看到一位網友分享的過年經歷:
“小時候最期待的就是過年,爺爺會親自熬漿糊,寫春聯,熬好的漿糊香噴噴的,稠的能拉出半人高的絲,看著爺爺揮毫潑墨,自己也在一旁也有模有樣地學著涂畫。
“家里買了兩掛1000響的鞭炮,全都拆成單個的分給孩子們,從初一放到十五,一天到晚都熱熱鬧鬧的。
“吃完年夜飯,大人們在大桌上打麻將,兄弟姐妹們都跑到里屋,縮進被窩,聽奶奶講過去的故事,就這樣守到晚上12點,猴孩子們躥起來吃餃子,爭著搶著要先吃到包有紅棗的餃子,希望新的一年都會有好福氣……”
網友描述的似乎都是曾經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過年情景,如今卻不斷引起眾人共鳴,大家紛紛感嘆那是再也回不到的過去。
其實,這些關于年味的記憶從未改變,只是當年的我們長大了。
曾經過年才吃得上的美食,如今在飯館、超市隨處可見;曾經總要等到初一拜年才會穿戴的新衣新鞋,如今也變得不再稀罕。反而是我們記憶中那魂牽夢縈、觸動心弦的年味,正隨著歲月的流逝逐漸變淡。
那么, “年味”,究竟是什么呢,如今的我們又該如何找回“年味”呢?
前天深夜,好友阿萍打電話向我吐槽:“前幾年從來沒覺得過年有意思,直到今年把回家的票退了,才發覺少了點什么。”隨后,阿萍向我大倒苦水。
原來,阿萍這兩年在職場上如魚得水,從入職新項目組到被提拔成項目經理,只用了三個月。與此同時,她和家人相處的時間卻越來越少。
那天她忙到凌晨一點才下班,父親的一條留言讓她“破防”了:
“你今年回不來了,我和你媽包了你愛吃的餃子,凍起來給你寄過去啊。”
阿萍緊張已久的情緒一下繃不住了,想到爸媽已經睡了,她屏蔽掉所有同事,默默發了條朋友圈:
“想和爸媽一起過年吃餃子了。”
結果阿萍父親秒回:“有你在,就是年。餃子想吃多少咱家都有,爸媽給你包。早點休息!”阿萍瞬間淚奔。
真是躲得過一個又一個加班的夜,卻躲不過父親一句簡單的問候。
和阿萍一樣,同事志杰今年春節也不回家,這是他連續第四年春節留在公司值班了。
他說:“年味和故鄉一樣,都是回不去的遠方。
自從前幾年家里拆遷搬到市里的小區后,每年春節回家,都感到越來越冷淡,住的樓層高了,視野開闊了,可滿眼看到的都是陌生的景象,沒有熟悉的伙伴,沒有熱鬧的鞭炮煙花,越大,和家人的代溝越深,缺少了節日的儀式感,一點年味都感受不到,仿佛是在別人家作客。”
對年味失望的志杰,后來索性不回家過年了。
身邊還有一些朋友,嘴上說著“年味淡了”,背后也都暗藏著自己的理由:
父母的催婚已經成了常規操作,不是不想結,是真的沒有合適的;
每年回家都要接受親戚的“靈魂拷問”,他們打聽工資,打聽職位,讓人心煩;
從小是爺爺奶奶帶大的,他們在的時候,每年叔叔伯伯們都趕回家過年,他們去世后,一大家人就再也聚不起來了……
他們的故事,也是無數人生活的縮影。隨著慢慢長大,我們中越來越多的人遠離家鄉在外打拼,一年到頭在家待的時間屈指可數。每次回到家,往往也有一半時間在和家人拌嘴,仿佛共處多年的家人之間也變得需要磨合了。或許真正讓年味變淡的,就是人與人之間漸漸疏遠的關系。
現如今生活條件的確越來越好,但我們與家人相聚的時間越來越少,我們曾以為一年到頭在外好好打拼,就是回報家人的好方式,殊不知,沒事和家人多說說話、談談心,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而年味,也就藏于其中。
很多人說,今年過年回不了家,一點年味也沒有了。但無論在家過年還是在外地過年,年味都不會因為距離而消失,家在,年味就在,我們與家人之間的感情,更不在于一天兩天的陪伴,而在于一年四季的情感積淀。
其實,我們心心念念的年味,就是與家人相處的溫情時光,是熱氣騰騰的人間煙火氣。帶給我們年味的不是飯菜、不是新衣,而是,曾經每一次滿懷期待的參與、每一份熱情飽滿的期待、每一回與家人的心靈觸碰。正所謂,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真正的年味,從來不在乎地理距離的遠近,只在乎我們彼此心靈的遠近。無論我們身處何方,只要彼此牽掛、心心相惜,年味便回來了。
關于“年味”,我們很難得出一個統一的答案。
年紀不同、出生地不同的人都有著各自不同的感受,雖然各自的過年形式不同,但它們的內核卻是一樣的:
年味,在我們眼中具有特殊意義的儀式感,它代表著與家人團圓的溫情,是對故鄉風土人情的思念,是飯菜飄香的誘惑,更是一年到頭最彌足珍貴的一次體驗。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很多人選擇了就地過年,但不論在哪里,都要好好過年,年味一點也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