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一:股指先抑后揚?
實現概率:70%
具體理由:上周A股明顯回落。分析認為,股指轉弱主要是受抱團股跳水的影響,在風格轉換輪動下,資金在高位、高估值向低位、低估值轉換過程中銜接有時間差。但目前通脹壓力緩解,制造業平穩擴張,行業景氣度維持較高水平,股指短線震蕩不改震蕩向上的大趨勢。
在海通證券看來,下半年通脹壓力將逐漸緩解,剔除基數影響,企業盈利依舊在擴張,而本輪盈利回升周期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沒走完,今年股市還有進一步向上拓寬的空間。山西證券認為,景氣度維持高位的消費升級和科技板塊依舊有較強的吸引力,資金集中度或進一步增加,整體市場將在相關板塊交替帶動下繼續呈震蕩向上走勢。
國信證券表示,市場未出現牛熊轉換,依然積極看好后續的投資機會。從流動性角度看,近期無論國內還是海外,利率總體都是緩慢下行的,即使在上周五市場明顯回調之際,國債期貨依然是上漲的,顯示流動性并沒有出現收緊。更重要的是從2020年下半年至今,本輪行情的核心驅動力是上市公司盈利的大幅快速回升,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企業盈利回升的邏輯并沒有破壞。
應對策略:分析建議多看少動,重點關注中報有望超預期以及高彈性且有業績支撐的公司,板塊行業方面可繼續關注科技、醫藥生物、軍工等行業的龍頭股。
猜想二:科技股持續領跑大市?
實現概率:80%
理由:近期的行情中,以芯片、半導體為首的科技股表現搶眼。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寧德時代市值超過1萬億元,取代五糧液坐上深市“一哥”的位置,向市場傳遞了一個很重要的信號,即在科技發展和進步將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流背景下,科技股才是未來市場發展的主流。
西南證券指出,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科技行業加速發展,至少經歷了3輪大的科技浪潮。與之相對,也誕生了如英特爾、微軟、阿里巴巴、蘋果等多只萬億市值牛股。近幾年隨著5G到來、摩爾定律的演繹和深度學習的進化,新一輪科技創新周期已經開啟。
有公募基金經理表示,隨著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的轉變,創新驅動成為中國經濟發展戰略的核心。2008年至2017年,我國高技術產業增長平均每年帶動GDP增長超過1個百分點,有力支撐了經濟發展,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比近些年也逐年提升,科技創新成為驅動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此背景下,科技成長空間巨大。
應對策略:業內資深人士建議重點關注科技股中的半導體、芯片等概念中的龍頭股。個股如比亞迪、士蘭微、中芯國際、兆易創新、華天科技、中微公司、長電科技等。
猜想三:周期股卷土重來?
實現概率:70%
具體理由:中石化和中石油2021年上半年業績大幅預增引人關注。而事實上,去年4季度以來,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高,推動周期品企業利潤水漲船高,鋼鐵、化工、有色等行業半年報紛紛大幅預增。機構分析指出,雖然大宗商品的上漲有炒作因素,但需求增長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中銀證券分析師王君也認為,目前全球大循環的背景下,全球經濟復蘇與通脹將會是2021下半年的主旋律,周期股有望迎來估值擴張機會。
分析認為,隨著市場聚焦行業景氣度,煤炭、化工、有色、鋼鐵等周期行業有望獲得重新定價。平安證券指出,上半年多數有色產品價格上漲,行業盈利大幅提升,下半年有色總體上仍存投資機會,有利因素包括:第一,下半年全球經濟復蘇延續,有色需求前景相對樂觀;第二,金屬礦供給彈性較低,對有色價格構成支撐;第三,碳中和優化電解鋁競爭格局,促進能源金屬需求較快增長;第四,流動性寬松,“水漲船高”效應猶存。
應對策略:業內資深人士建議關注石油石化、煤炭、有色金屬、鋼鐵,如“兩桶油”、紫金礦業、寶鋼股份、中國鋁業等。
本文源自財富動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