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產業速報
“恐龍之鄉”云南祿豐現完整度超70%恐龍化石 已發掘完畢
24日,云南省祿豐市恐龍化石保護研究中心對今年5月發現的一具完整度超70%的恐龍化石啟動修復工作。據了解,該化石出自距今1.8億至2億年的侏羅紀時期地層,根據其尾部、大腿骨等判斷,其體長約8米,高約3.5米至4米,屬原蜥腳類恐龍。(來源:中新社)
“深海一號”大氣田有多牛 能源站設計壽命150年
25日上午10時30分許,隨著水下機器人順利開啟1500米深水下油氣閥門,油氣通過水下管匯進入生產處理系統,海面火炬點燃;中國海油董事長汪東進宣布,我國自營勘探開發的首個1500米超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正式投產。
中國東北14萬年前古人類頭骨化石研究確認為新的人種“龍人”
北京時間6月25日夜間上線的開放獲取期刊《創新》(The Innovation)以“龍人:一個新發現的人類支系”為題揭曉最新研究結果稱,哈爾濱古人類頭骨化石,具有獨特的特征組合,代表了一個新的人種,命名為“龍人”(Homo longi)。據研究表明,龍人頭骨可能出自中更新世晚期的湖相地層,生活年代距今可能大于14.6萬年、小于30.9萬年。
天問一號任務著陸和巡視探測系列實拍影像發布
27日,國家航天局發布了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著陸和巡視探測系列實拍影像,包括著陸巡視器開傘和下降過程、祝融號火星車駛離著陸平臺聲音及火星表面移動過程視頻,火星全局環境感知圖像、火星車車轍圖像等。其中,祝融號火星車火星表面移動過程視頻是人類首次獲取火星車在火星表面的移動過程影像。(來源:國家航天局)
“科學”號科考船圓滿完成“在海底做實驗”任務
6月28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獲悉,我國“科學”號科考船完成首個高端用戶共享航次,在目標海域獲得大量科學發現,并進行了多臺套國產自主研發設備的海試工作,圓滿完成了“在海底做實驗”的任務。(來源:科技日報)
中國正式獲得消除瘧疾認證 世衛:了不起的壯舉
當地時間6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官網發布新聞稱,中國正式獲得世衛組織給予的消除瘧疾認證。世衛組織表示,“對于一個在20世紀40年代每年報告3000萬例瘧疾的國家來說,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
世界第一 京新高速今日全線通車
6月30日,(北)京新(疆)高速(G7)“最后一公里”梧桐大泉至木壘段公路項目正式通車,標志著世界上穿越沙漠戈壁里程最長的京新高速公路全線建成通車。京新高速公路是繼連霍高速公路之后第二條全天候進出新疆的公路動脈,其全線通車使得北京與烏魯木齊之間的公路里程縮短1300多公里。(來源:新華社)
東京奧運會主新聞中心試運營 單日最多2500人使用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在東京奧運會期間將成為國內外媒體據點的主新聞中心,7月1日在東京都江東區的東京國際展覽中心開始試運營。主新聞中心位于比賽場館眾多的臨海地區,奧組委預計單日最多有2500人使用。13日起將正式啟用,提供24小時服務。(來源:中國新聞網)
電子捕獲超新星 揭開千年謎團
據中國科學報6月30日報道,美國加州大學圣塔芭芭拉分校拉斯坎布雷斯天文臺科學家領導的一個全球團隊,發現了第一個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了一種新型的恒星爆炸——電子捕獲超新星。報道稱,這一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志的發現,也為公元1054年超新星爆發的千年之謎提供了新解釋。
致敬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殲-20首次最大規模集中亮相
7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現場,由71架軍機組成4個空中梯隊,護衛黨旗,懸掛慶祝標語,馭風飛越天安門廣場上空,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其中15架殲-20飛機編隊首次以最大規模集中亮相,展示了國防力量空中作戰強大實力。
科技事業新發展
黑科技滿滿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喊你登機
在歷經196項單項演練、28項區域演練、4次綜合演練和1次應急演練后,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于27日正式投入運營,標志著這個中國“十三五”期間規劃建設的最大民用運輸機場項目正式通航投運。成都也成為繼上海、北京之后,中國大陸第三個擁有雙樞紐機場的城市。(來源:中新網)
我國首次干熱巖試驗性發電在河北唐山實現
6月28日,記者從河北省煤田地質局與唐山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唐山馬頭營凸起區干熱巖地熱資源開發關鍵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項目成果發布會獲悉,該項目實現了干熱巖試驗性發電,這是我國首次實現干熱巖試驗性發電。
拉薩貢嘎國際機場T3航站樓竣工驗收
6月30日,中建八局承建的拉薩貢嘎國際機場T3航站樓非民航專業工程通過了竣工驗收。據介紹,拉薩貢嘎機場改擴建工程是西藏自治區“十三五”重點項目。工程完成后,將實現2025年機場旅客吞吐量9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8萬噸的目標。(來源:新華社)
郭旭旭/整理
圖片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