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獲悉,「每刻科技」宣布完成2億元B++輪融資,由CMC資本獨家投資,光源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
此前,每刻科技已于今年2月獲得綠洲資本及金浦科創基金超1億元B+輪融資,2020年8月曾獲得綠洲資本和博將資本超1億元B輪融資。近一年時間中,每刻科技累計獲得超過4億元融資。
每刻科技創始人兼CEO魏美鐘表示:“本輪融資將主要用于繼續加大產品和技術研發的投入,優秀人才的引進和團隊建設,加強生態布局和產研合作,進一步完善營銷和服務體系建設等。”
來源:每刻科技
每刻科技成立于2015年,定位智能云財務產品和解決方案服務商,為企業提供智能財務產品與服務。核心團隊近一半人員畢業于浙江大學,擁有近二十年的技術研發和管理經驗,曾任職于阿里巴巴、大華股份、美國道富銀行等企業。
目前,每刻科技旗下已推出三大核心產品:每刻報銷、每刻檔案及每刻云票。
從企業數字化歷史來看,如果說金蝶、用友等傳統財務管理廠商讓企業初步完成了財務電算化,那么隨著當前企業業務形態的快速變化,財務需求也愈加細化,企業需要離業務更近的財務服務。
每刻科技的業務邏輯在于,以費控為核心,不僅僅為財務人員提供好用的財務產品,也逐步向外延展到業財稅數據一體化解決方案,覆蓋財務和業務的交接環節,使用對象也包括一線業務員工。
2018年以前,每刻科技主要專注于費用管理云平臺“每刻報銷”的業務發展。每刻報銷從企業財務報銷場景切入,為中大型企業提供差旅預定、費用報銷管理及全流程費用管控服務。
而隨著發票電子化進程的加速及會計檔案電子化政策的推出,業財務數字化轉型需求漸起,每刻科技于2018年推出每刻檔案,2019年則開始研發每刻云票。
每刻科技產品體系
具體到兩款產品,“每刻檔案”幫助客戶建立電子會計檔案系統,實現“云財務+云共享+云辦公”一體化;而“每刻云票”則解決采購、銷售業務智能配票、一鍵開票及增值稅業務處理需求,與檔案管理產品一起幫助企業管理進銷項發票的紙電一體化。本輪融資后,每刻云票也即將作為全新產品線,正式推向市場。
每刻科技CEO魏美鐘對36氪表示,近一年里,每刻科技依然以三大產品為核心,專注為企業客戶提供一體化的財務解決方案。公司最大的變化在于,團隊已度過產品初創期,進入市場高速發展階段,團隊規模增加至500余人。
同時,魏美鐘表示,自去年疫情后,每刻科技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團隊也隨之迅速擴大,與行業相比保持著不錯的增速,是每刻科技當前的優勢所在。
截至目前,每刻科技服務了2000余家企業客戶,包括中國航天、上汽大眾、新東方、歐普照明、美年大健康、益海嘉里(金龍魚)等行業頭部客戶,客戶續費率達到120%。當前每刻科技還是以直銷為主,主要為中大型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而小微客戶基本能夠做到標準化交付。
放眼費控賽道,自2015年創業公司陸續入局,現在已經成為企業服務領域中的熱門細分賽道,典型的玩家如易快報、分貝通等,當前行業競爭也日漸加劇。
在賽道中,玩家的戰略各有不同,有從費控切入到企業消費支出(TMC)等方向,而每刻的戰略與之不同。
“當前,每刻科技還未切入到TMC領域,這也是和其他玩家的差異所在,”魏美鐘表示,“我們的長期定位還是專注在智能云財務,至于其他方向,我們選擇聯合生態來共同為客戶提供服務。”
不過,市場仍是廣闊的。《2020中國企業發展數據年報》顯示,截至2021年2月,目前我國共有在業/存續的市場主體1.44億家,其中企業4457.2萬家,個體工商戶9604.6萬家。與這一體量相比,當前費控賽道還處在相當早期的階段,而發票電子化等國家戰略,又為這一賽道打開了新藍海市場。
每刻科技CEO魏美鐘表示:“變化之中應有不變。自成立以來,每刻科技的業務邏輯,始終是抓住財稅領域數據沉淀的特性,以業財稅數據一體化為目標,打通業財稅三座數據孤島。在企業內部,從數據采集,到數據處理,到記賬憑證,到納稅申報,到報告分析,每刻科技幫助公司的數據實現業財稅一體化,數據可共享,且實時更新。在企業外部,讓企業可以按照其需求連接第三方生態平臺,在消費、財資、管理等層面獲取更高質量的數據,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達到超預期的增效降本管理效果。”
本輪融資后,每刻科技將繼續快速迭代產品,并計劃快速拓展市場。當前,每刻科技的銷售網絡已經覆蓋全國,以杭州為大本營,于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廈門、南京等地設立了常駐辦公點。
投資人觀點
投資人觀點
編輯:章婷
相關閱讀
每刻科技CEO魏美鐘:用30年的沉淀,推動財稅行業的十年變革
36氪獨家 | 「每刻科技」獲超億元B+輪融資,以報銷+檔案產品建立一站式服務平臺
36氪首發 | 「每刻科技」獲 1 億元 Pre-B 及 B 輪融資,從費控到業財稅一體化
36氪首發 | 首創信用報銷體系,“每刻報銷”獲3000萬人民幣A輪融資
全鏈條打通報銷流程,每刻報銷的定位是大中型企業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