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牛彈琴 作者:牛彈琴
美國和加拿大最近很熱,前所未有的熱,新聞報道說,已有數百人被熱死。
加拿大西部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熱浪就引發了170多起森林火災。一個叫利頓的小鎮,在創下了49.6度的高溫紀錄后,被大火幾乎徹底焚毀了。
看加拿大媒體的報道,“學校被燒毀,房屋被燒毀,急救站,醫院都被燒光了”。
但這還是大自然的火,另一種火,正在人們心中升騰,一所又一所教堂被焚毀了。
反正,看新聞照片,觸目驚心。
一所又一所有百年歷史的老教堂,在大火中被付之一炬。
6月21日,就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兩座天主教堂被焚毀。
6月26日,還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又有兩座天主教堂被焚毀。
7月1日,還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又有兩座教堂遭到破壞焚毀。
這還是不完全統計,在加拿大不少地方,很多教堂被破壞,被涂鴉,被差點焚燒。
遭到破壞的,還有其他非天主教教堂。
比如,7月1日,一所圣公會教堂就遭到縱火,看加拿大的新聞報道,一位原住民這樣感慨:任何人都會做錯事,因為那不是一個天主教教堂,那是一個英國國教教堂,在那座教堂里,有我們的社區美好的回憶。
言外之意,罪惡都是那些天主教堂干的,這所新教教堂,完全是池魚之殃。
顯然,這是一個很“顧全大局”的加拿大原住民,都表態了,“任何人都會做錯事”。
但這是錯事那么簡單嗎?很多人,顯然無法認同這一點。
所以,除了焚燒教堂外,一個又一個殖民者的塑像被推翻。
其中,就包括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塑像。人們找來繩索,套上她的脖子,將她拉倒。女王塑像底座,則是一個又一個的紅色印,還有,“我們曾經是孩子,帶他們回家”的牌子。
但這些孩子,永遠沒法回家了。
除了早已作古的維多利亞女王,現任的伊麗莎白二世也塑像,也遭殃被推翻。
為什么是兩位女王?
或許有一點也很清楚,她們執政的時期,都放任了對加拿大原住民的壓迫,甚至種族滅絕。
歷史的一幕,似乎又在發生。
上一次,西方大量的縱火和推翻塑像,還是去年美國“黑命貴”運動。黑人奮起反抗,縱火焚燒,推翻殖民者的塑像。
主要發生地在美國,也波及英國、加拿大和歐洲大陸。
這一次,則主要是在加拿大,奮起反抗的,是加拿大的原住民,即我們所說的印第安人。
原住民確實出離憤怒。因為最近在一些寄宿學校原址,發現了很多個無標記墓穴和大量原住民兒童遺骸。這些寄宿學校,都是由羅馬天主教會管理運營,加拿大政府資助和建立。
但這可能是加拿大歷史最血腥最丑陋的一幕。在過去100多年里,西方殖民者掌控的加拿大,建立了原住民兒童寄宿學校制度,將原住民孩子從父母身邊強行帶走,送到寄宿學校,以此同化原住民。
按照2015年加拿大真相與和解委員會公布的一份報告,自19世紀40年代到20世紀90年代,至少有15萬印第安人、因紐特人和梅蒂人等原住民兒童,被強制送入兒童寄宿學校。
最終的結果?
至少3200名兒童在學校被虐待致死。另外報告稱,加拿大政府銷毀了20多萬份寄宿學校記錄檔案,大量原住民的歷史被抹去。
這到底是學校,還是屠殺?
7月1日,中國人在百年大慶;這一天,也是加拿大的國慶節。
但加拿大人不是在歡慶,而是在全國哀悼和抗議。哀悼那些無辜死去的孩子,抗議這個國家的罪惡。
人們走上街頭,高呼“不要以種族滅絕為傲”、“廢除加拿大(國慶)日”、“我們曾是孩子”、“孩子不應該被埋葬在校園里”……
唉,孩子不應該埋葬在校園里!
加拿大政府態度呢?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呼吁“和解”,他說:我們在全國看到了狹隘、種族主義和仇恨的抬頭。包括針對天主教堂的破壞和縱火行為是不可接受的,也是錯誤的。
但他也承認,他理解加拿大原住民的憤怒,因此,希望在未來五六年時間內達成“和解”。
大家都知道中國和加拿大最近的麻煩。具體原因,我就不說了,懂的人都懂。
7月2日,在又發現182具原住民兒童無名墓葬后,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做了一番很感性的表態。他說:
這已經是自5月以來,我們第三次看到有關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學校舊址發現無名墓葬和遺骸的新聞,這一消息令人震驚和心碎。我們也注意到,加拿大原住民組織第一民族大會全國酋長勒家德表示,最新發現進一步證實在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學校存在著故意不標記死者身份的原住民兒童亂葬崗,幸存者們此前反復說起,但無人理睬,加拿大應對全國139個寄宿學校遺址展開調查。
長期以來,加方對本國原住民遭受迫害的事實和真相敷衍塞責,卻對別國指手畫腳。我們敦促加方“攬鏡自照”,拿出更大的勁頭,對原住民遭受虐待歧視問題徹查真相、追究責任、進行補償,徹底糾正原住民遭受壓迫的不公正現象。
畢竟都是孩子,就這樣夭折在加拿大的學校里,將心比心,也難怪中方要表示,“令人震驚和心碎”。
總共有139個寄宿學校,如果真正調查的話,又將發現多少罪惡?
但關鍵是,加拿大會真正、徹底、公正地調查嗎?調查完后,真能給原住民一個合理的解釋和賠償嗎?
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殖民者來到加拿大,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但真相不會永遠被掩埋,現在,憤怒正在尋找出口。如同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遲早有一天,熔巖將噴發而出。
加拿大的大火,還將熊熊燃燒!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房穎 題圖來源:IC photo 圖片編輯:邵競
來源:作者:牛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