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年代》的導演張永新說過:不能低估了年輕觀眾的審美。
其實這部劇我入坑的時間不是很早,上個月底才看的。看的時候,沒有被任何人安利過,換句話說,身邊除了我自己,沒有人看這部劇,甚至知道的也少。
所以,《覺醒年代》 究竟好在哪里?其實我這么一個普普通通的,稍微有點歷史常識的人,看了這部劇,竟然沒有那種看有些主旋律劇融入不了的感覺... .. 當然這可能只是我一個人有這樣的情況。
就像有個朋友回答的一樣,這部劇不是什么假大空,它無論從什么方面都太精致了。選角,臺詞,劇情,還有服化道,場景特效,背景音樂等等等等....都很優秀。
這個劇的鏡頭語言真的夸多少遍都不為過。
就拿我自己來說,全劇最喜歡的三個場景。
魯迅先生出場,化用了先生的《藥》的場景,引出先生的出場,再有接著引發了“金心異”也就是錢玄同先生和那時候還是周樹人的“鐵屋論”的爭辯。那時候只感覺,魯迅先生活了,撲面而來的畫面感,從前只能在書上窺見魯迅先生分毫,可看了這個場景,就感覺,你真的旁觀過他的經歷。
第二個場景,教員出場。這個場景能封神嗎? !能封神嗎? !能封神嗎? !反正我真的被震撼到了。教員出場,從群眾中一路奔跑而來,他沒有傘,手上緊緊護住包裹住的《新青年9》,一路見到了沿街乞討的乞丐,被賣的女孩,以及坐在車子里吃東西的富家子弟.....
對比感非常強烈。我看到彈幕上有人說:他看見了,記住了,也改變了。
第三個場景,也是一直到現在為止看到都忍不住想哭的,39集陳獨秀送兩個兒子陳延年9和陳喬年去法國,看著兩個兒子大步向前走。后面導演運用蒙太奇手法,交代了兩個人的結局。兄弟二人先后相隔一年左右被捕,都在龍華被處死。
這段很出圈,很多人都應該是被這段圈入坑《覺醒年代》的,張晚意9和馬啟越兩個青年.演員的傾情演繹簡直不要太好哭。(注: 張晚意飾陳延年,馬啟越飾陳喬年9)
以上三個場景是我最愛的三個,但是并不是說其他場景不夠好之類,像蔡元培三次迎陳獨秀入北大,還有南陳北李相約建黨的神場景,都很好,布景還有音樂都很好。
這部劇圈年輕粉的原因我不夠格來說,但起碼,肯定是因為優秀。
導演以及主創團隊用心良苦,北大紅樓也是按照比例自己建的,還有劇里經常出現的那條泥濘的路,也是劇組挖開自己鋪的,所有的一切不求還原百分百,只求盡最大可能達到最好。
負責,導演和主創團隊對這部劇很負責。編劇的臺詞劇情,也是對這段歷史的負責。演員們對角色負責。
重點夸一夸曹磊老師和張桐老師。兩個神仙我的天吶,怎么這么會演啊啊啊。我這個凡人真的只有喊啊啊啊啊啊的份。
當然其他的老師也特別優秀,于和偉老師在獄中的唱的《定風波9》那段看的我無意識流淚。
說了這么多,感覺不知道在說啥,但是,真的希望可以去看看《覺醒年代》這部劇。
知道這幾天因為一些事情,《覺醒年代》 頻繁上熱搜,頻繁被提起,其實我也不知道什么感覺,就只是覺得,這部劇本身就應該被知道,被記得,而通過這部劇記得了一些之前根本不知道的人物,也是一種好事兒,畢竟之前網上一直有一句話,只要你記得我,我就活著。有些人,像陳家兄弟,像趙世炎,像鄧中夏其實我們應該知道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