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屬薔薇科落葉小喬木,品種甚多。花瓣從五出者皆多入畫。人們習慣將它與蘭、竹、菊合在一起稱為“四君子”。梅花花形美麗而不妖冶,氣息清韻且芳香。樹干或古拙盤曲或瘦勁秀挺,人們常將它喻為氣節堅韌,骨傲風流。摘錄自《美術愛好者之友:怎樣畫梅(提高篇)》,閔文彬著 ,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僅供參考,如需深入學習,請購買正版圖書。
梅蘭竹菊得組合畫法舉要(一)
條屏是畫幅內容與構圖形式各異得并排懸掛圖幅形式,如果表現內容與構圖形式為一幅,但以條屏得形式完成,則為“通景屏”,又稱“海幔”。它本身是一幅完整得大畫,只是以條屏得形式裝裱懸掛而已,構圖形式與構圖因素與單幅畫相同。
第壹步:先從左下角畫湖石起筆,畫出第壹只喜鵲,接著在第三屏上方畫喜鵲,與之呼應成顧盼狀。
第二步:出梅枝,畫菊花。
第三步:畫第二塊湖石,要淡虛,與第壹塊湖石起到幫助得作用。點梅花、畫松。
第四步:濃墨勾點花蕊、花托、花蒂。松干墨干后上淡赭石色罩染,松針上淡花青色罩染;喜鵲背先上淡花青色,干后上石青色,腹部上白粉。(注:裝裱畫幅剪開后裱成通景屏)
梅蘭竹菊得組合畫法舉要(二)
“梅蘭竹菊”四君子屏,條幅窄而瘦長,通常是四尺、六尺宣紙豎對開使用。構圖上一般為左面第壹幅和右面最后一幅得出枝向內聚,使四幅內容整合不外出。由于條幅得格式所限,一般將被表現物采用上下呼應得方式構圖。
梅與喜鵲得組合畫法舉要(一)
花鳥畫得內涵十分豐富。兩只喜鵲站在梅枝上取名“雙喜圖”,是花鳥畫家常用題材之一。
第壹步:先畫喜鵲。先畫喜鵲背、翅、尾,然 后畫頭、腳。
第二步:第二只喜鵲畫法,是先畫喜鵲得胸部,然后畫翅、尾、畫嘴,最后補頭頂。干后用淡墨染喜鵲深色羽毛部分。
第三步:出梅枝,經喜鵲鳥腳,成踏枝狀。鳥干后上一次淡花青色;脊背處及腹部上白粉,以示喜鵲特征。圈梅花,花心用淡紅色點,梅圈用淡赭石色烘染。
第四步:淡墨畫湖石,用淡花青撇竹葉。題款、蓋章,調整畫面完成。
梅與喜鵲得組合畫法舉要(二)
喜鵲站在梅花枝頭,取其諧音, 便是“喜上眉梢”,這是人們喜聞樂見得題材之一。
第壹步:先畫喜鵲。
第二步:濃淡墨并用出梅枝。
第三步:枝干安排,下密上疏,突出喜鵲。點梅花。
第四步:濃墨勾點梅花花蕊、花蒂、花托,淡墨加湖石,濃墨撇石后竹葉。題款、 鈐印完成。
梅與雞得組合畫法舉要
清代查禮恂在《畫梅題記》中寫道:“畫梅要不像,像則失之刻;要不到,到則失之描。不像之像有神,不到之到有意。”所以畫家常說“寫意”,必須意到筆不到才是。畫要達意之形,并且傳情 之神,情從心生,因人而異,畫才會有千變萬化,藝術才有存在和發展得專家。總之,形與神是繪畫得兩個方面,作為新時代得藝術家,不要唯“形似”,而重要得是“神似”,因為“神似乃藝術之魂”。
第壹步:畫母雞。先從雞嘴、雞冠畫起,然后以濃墨橫掃三四筆沒骨法畫母雞身體。
第二步:畫雞尾、腹部、雞頸與胸部聯接。接著在母雞后上方畫公雞。
第三步:公雞得墨色要淡些,用墨可適當干一些,以線為主,與沒骨法得母雞形成方法上得對比和反襯,注意公雞造型得完整性。出梅枝。
第四步:點梅花,用檸檬黃色蘸中黃色畫梅瓣,注意梅花正、側、俯、仰得不同形態。然后,以熟褐色畫花托,白粉畫花蕊。題款、蓋章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