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 別——轉自《好山好水》微信公眾號。
話說清末民初,南方某大山深處,有數十戶人家,沿溪而居。某年,春來遲,燕子群舞,繞顏家祠堂,竟日不散。族長深以為吉兆。擇時,振鐸,召邑人于苦楝木下,乃告之:今年慶豐收,宜于祖祠前立碑,歌頌前輩;會后,分行,往四方村口,懸賞,迎接勒石先生;而后,拴爾牛,閉爾戶,息爾火,岸邊齊觀池塘月。
將暗。南門,匆匆來一人,言之:吾名聞十鄉,一碑賈三十大洋也。北門,施施入一人,語:京都畫師,不可復求,價在千金,無二。西門,不急不緩,似醉還醒,一長須飄逸仙家近矣,不談阿堵物,但求去無憾。東門,無聲息,站立一人,說是湊熱鬧。族人無欺,咸授禮遇。
居數日。南來人言妻子盼歸,亟需索薪。張開竹屏障,雕歲寒四君子,筆力深透,眾人頷首。停數日,北來者要求,列席祠堂,族長端豆,華發贊同,坐上賓位,見箱篋滿,始開張。觀之,有遠山高樓祥云飛鳥,形象逼真,色彩斑斕,寓意可解,無不感嘆。退數日,西來仙繞村疾走,且行且號,引的一眾村民到空碑下,即時潑墨成影像,筆描刀攻,漸見金雞獨立,會意五德俱備,意境深邃。避數日,凡人出場,面帶羞色,曰:吾非畫師,無以為報,再三磨礪,僅成光滑一鑒,實在愧對列位鄉親,可否先擺于佛前,十年后定還飽飯之恩。族長微哂不語,大家鼓掌、通過。
十年。溪流改道,村居沉降。歲寒四君子碑烈日中斷析,梅蘭與竹菊分為拴牛柱,族長評比,此畫工也,唯知臨摹,因其歸心似箭,用力過度,碑不堪其力也。遠山碑雷聲中前仆,扶起,見蛇鼠一窩,族長定論,此畫匠也,憑借伎倆,爭名奪利,不惜人情。五德君碑經歷風雨,堅如磐石,災后接受八節祭祀。族長解釋,此畫師也,師法自然,行蹤飄忽,人雖去,氣場堅固不可摧。佛前無字無畫碑,靜立也久,淡然映照日月星光。鄉人立于無字碑,觀水痕可知雨之將至,摩之沙沙則宜遠行。中秋夜,族長碑前禮佛,彎腰見己像,就似自我拜求,乃大悟:求佛就是求己。握筆疾書:此碑感謝作者分享正畫家也,熟悉山川地理,參透人情世故,能知過去未來,輕易不出手,出手必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