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媽把家里去年秋收的玉米賣了,整穗的價格是1.18元一斤,13畝地,總共賣了18584斤,收入21930塊!一畝地平均收入是1686塊。
這就是一畝地真正的收入,肯定很多人說,還有一季小麥呢?對,確實我們這邊種兩季,一季小麥一季玉米,但是扣除種子,化肥,播種,打秸稈,撓地,聯合等雜七雜八的費用,小麥那一季的收入就是一年的花費,不能算到里面,真正到手的也就一季玉米的錢。
我家鄰居今天把玉米也賣了,7.5畝地,收入12235塊,平均一畝地1631塊。
這和我之前設想的一畝地2000塊錢的收入相差太遠,我高估了土地對我的回饋!
是我們不勤快嗎?
恰恰相反,我們都吃苦耐勞,勤勤懇懇,從播種到秋收,從種子選購到定期的澆水施肥,哪一次也沒有落下。即使地里沒怎么有活的時候,我媽都要到地里轉轉,那片土地是她的命根子!
我們這邊還有賣剛成熟的青玉米穗的,那種才四五毛錢一斤。我媽為了多賣錢,必須把玉米收回家,再揚到囤里,等差不多風干了,來年春天再賣,收入還能高一點。
因為村里不允許把玉米囤到街道兩邊,我家門口小,只能一三輪一三輪的倒回家,工程量幾乎是翻倍的。
辛苦還是治愈?
最近,河南春天的麥田有多治愈登上了熱搜,準確的說是被罵上了熱搜。
看完我們農村一年的收入,還會被治愈嗎?
坐轎子的人在看風景,還問抬轎子的人風景怎么樣?可我只關心路平不平!
#春耕進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