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俗話說:“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
兩個原本毫無瓜葛的人,從相識到相知、相戀,踏入了婚姻,這是無比幸運的事情。
但是很多人的婚姻,走著走著,就煙消云散了。
姻緣的變幻,看似無常,其實是有定數的。只是當時,我們都深信“一生一世”,并沒有深度思考言行背后的深意。
在清代小說《無聲戲》第十二回里,講述了一個男子與三個愛人之間的故事,讓我們看清了緣聚緣散的過程,也洞察到了人心。
02
第一,很多的“信誓旦旦”,是口是心非,別太當真。
明朝時,江西建昌府有一個秀才馬麟如,才貌出眾,娶了一妻、一妾,另外還有一個通房丫鬟。只有小妾莫氏養了一個兒子。
馬麟如二十九歲時,大病一場,想了很多辦法,也不見好轉。不得已,他請家人到床邊,商議以后的事情。
他不想讓一個好端端的家,一下子就散了。因此,要是自己病故,希望女人們都不要改嫁。
妻子羅氏說:“一女不嫁二夫,請夫君不要擔心我改嫁的問題,壓根就沒有想過。”
小妾莫氏說:“家有兒子,就有娘親。生死都是馬家人。”
兩個女人,信誓旦旦地表達了自己的情意。但是故事的結局卻說明,她們才不愿意獨守空家。
不管是戀愛的時候,還是結婚之后,很多夫妻都會“對天發誓”,以此來博得對方的好感,體現自己的忠貞。
古人說:“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如果要斷了緣分,除非冬天變夏天,天地都相反了,這是多么動人的話啊。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話,終究會被拋棄到腦后。
說一萬句“我愛你”,不如一句“在一起”;說一萬句話,不如牽手同行,努力賺錢。
發誓越狠的人,往往越容易放棄誓言。因為他壓根就做不到。就像唱歌一樣,開頭就起了一個很高的調子,接下來就唱不上去了,只能放棄。
03
第二,很多的“冷言冷語”,是說了實情,需要接受。
馬麟如在病痛中,問丫鬟碧連:“你是什么態度?”
碧連說:“要是丈夫過世了,孤兒寡母的日子怎么過啊?想要好好活下去,改嫁也是常事。想一想,一個家庭里,三個寡婦,不太可能的。”
顯然,丫鬟的話,讓馬麟如不太愿意接受,但說得也是實際情況。
有道是,忠言逆耳。
如果在婚姻里,出現了冷言冷語,不要認為對方變心了,而是要坦然面對。畢竟,誰都不能生活在真空里。
愛你的人,也會罵你;陪你到老的人,也會在某一個時間段,不愿意和你牽手。還有一些人,和你鬧了離婚,但也只是嘴上說一說而已,最后還是陪你度過了一生。
說實情的人,才是頭腦冷靜的人,值得珍惜。對比那些天花亂墜的話,好多了。
04
第三,很多的“私自存錢”,是預兆緣盡,各留一手。
很意外的是,馬麟如并未病故,熬了幾個月,就病好了。
為了謀生,他去了揚州,懸壺濟世,棄文從醫。
揚州知府患病了,經過馬麟如的調理,很快就好了。因此知府變成了他的朋友。
時隔不久,知府升任陜西副使,并特邀馬麟如同行。
為了保留揚州的店鋪,馬麟如請朋友子淵以自己的名義,繼續幫人看病。
“計劃趕不上變化”,子淵意外過世。揚州的百姓不知情況,紛紛傳言,說馬麟如過世了。
羅氏和莫氏聽到了傳言,馬上就想到了“改嫁”,并迅速把家里值錢的東西,放到自己的臥房里,鎖起來。
丫鬟碧連想盡辦法,安排安葬、管教孩子、房子和田地管理等。
不管是用什么方式存私房錢,其本質就是“要是離婚了、改嫁了,不會太窮”,初衷是不那么單純的。
多數的夫妻,就算自己手里有一筆錢,沒有存入家庭賬戶,也會告知。在經濟方面,雙方都是透明的。
如果私房錢越來越多,說明離婚的概率越來越大。
古人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
在最苦的時候,夫妻姻緣散去,并不奇怪。真正奇怪的是,姻緣未散之前,總有人老想著“我以后怎么辦”。墨菲定律告訴我們,凡事都往壞處想,大概率會有壞事發生。
05
第四,很多的“重修舊好”,是見風使舵,趨向利益。
若干年之后,羅氏和莫氏改嫁,碧連帶著孩子,守著房子。
馬麟如在陜西參加科舉,入朝為官,然后回家,帶親屬一起享福。
當馬麟如走進家門的那一刻,他恍然大悟,婚姻不要太多的誓言,平平淡淡才是真,落難之后才見真心。
可笑的是,羅氏和莫氏傳話,希望再續前緣。馬麟如堅決拒絕,然后帶著碧連和孩子,共享富貴。
很多人,習慣了“趨炎附勢”。因此在婚姻的選擇上,第一時間就是愛錢,然后才是說愛情。當家庭發生改變的時候,也會及時調整婚姻,分分合合的方向,始終朝著利益的一面。
離婚之后的夫妻,如果要復婚,看起來很美好,但是需要慎重考慮,還有添加一些附加條件。比方說,離婚是因為性格不合,而不是經濟原因、第三者的原因。復婚是因為彼此想通了,對緣分還有期待。
06
古人說:“妻妾眼前花,死后百年冤家。”
又說:“不是冤家不聚頭。”
姻緣,總是分分合合,具體會怎樣,不能一廂情愿,只能雙向奔赴。
我們不僅要拼命抓住愛人的手,更要想辦法抓住愛人的心。如果心抓不住,那就放手,糾纏不清,是沒有意義的。
一些看似不能接受的現實,很早就有了預兆,只是我們“當局者迷”而已。
遇見的是緣,錯過的也是。
抓住的是緣,放手的也是。
愿你我,珍惜枕邊人,莫問貧窮與富貴。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