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我能玩會游戲嗎?”、“媽媽,我能玩會游戲嗎?”
“就知道玩游戲,作業(yè)寫完了嗎?預習復習了嗎?”
“眼睛都快瞎了,就知道玩游戲,信不信我把手機給你砸了?”
“別玩了,你看看你上次考試考的那點分,有時間看看以前的錯題!”
上面的對話,是不是經(jīng)常在家里面上演,面對孩子充滿渴望的眼神,懟回去是大多數(shù)家長的作法,可是真的這樣就對嗎?孩子會不會更郁悶、會不會更抵觸、會不會慢慢站到你的對立面,會不會在青春期徹底爆發(fā),再也控制不住的作對。
我不知道你們是什么感覺,反正我小時候是越禁止,越限制,我就越渴望,越是想盡辦法的去實現(xiàn)。
就拿我們小時候來說,那時沒有手機,沒有網(wǎng)吧,電子游戲廳和后來出現(xiàn)的為數(shù)不多的電腦房是我們的天堂,于是對父母各種謊話連篇。
那么時至今日,身份轉換了,當你面對孩子對游戲的渴望時,你是否也會像你父母當時對你的態(tài)度一般對待你的孩子呢?
我的答案是不會。而且我不但不會禁止孩子玩游戲,我還會和他一起玩,教他玩,但是一定要遵循以下規(guī)則,否則一定會上癮。
一、不能隨時隨地的玩
一寫完作業(yè)就要玩游戲,這是絕對不行的,因為孩子很有可能為了玩游戲,而敷衍作業(yè),甚至是漏掉一兩項作業(yè)。也就是說,周內一定要禁止。
二、周末固定時間
周五、周六的晚上,可以不考慮寫作業(yè),讓孩子玩1個小時,因為這時的玩游戲對學習的影響不大。
三、成績下降要禁
要讓孩子知道,學習好是打游戲的前提,沒有一個好成績,打游戲就別想了。成績下降,果斷禁止,否則后患無窮。
四、爸爸陪孩子一起玩
重要的不是玩游戲,而是爸爸的陪伴,當爸爸成為孩子游戲中的隊友,他會更依賴你,更愿意配合你。
總之呢,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我們要正確的認識游戲,把重點放在控制孩子游戲的頻率、幫助孩子建立自律能力和正確的價值觀上,這時,游戲對于孩子來說,就是一個正確的,有意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