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天下第三行書”的《寒食帖》,不僅是學習蘇軾書法的必學之作,而且也是學習行書的必學之作,從蘇軾往后,歷朝歷代的書法大家們對這幅作品,也是極力追捧,而在當代,亦是如此,就連啟功先生,對此也是樂此不彼,這不,就有他臨寫的《寒食帖》示人,一上眼,感覺,出入很大,但是個性卻十分鮮明,真是不一樣的精彩,從他的這幅《寒食帖》上看,這字跡,也是在盡可能地臨出神韻,臨出神似,下面就讓我們一同來欣賞一番吧。
對比蘇軾的《寒食帖》,你會發現,啟功先生的《寒食帖》是有著獨到的魅力的,也正是踐行了他的書法實踐理論,只要是筆意到就行了,在下面的這幅作品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差別很大,和我們的認識是不一樣的,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在盡可能地臨像上下過大功夫,而啟功先生,并不是一味地以神似為宗,而且在筆意上,盡可能地做到位,首先最大的差別,就在于線條上,這幅作品的線條,還是承襲了一慣的瘦硬之風,雖然在整體上有所減弱,但是,這種痕跡還是非常之明顯的的,不知道,你看到后,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感受呢?
不僅在線條上,差異性很大,而在整體的神似上,也是如此,眾所周知,我們不可能能夠做到百分之百地達到形式的境界,但是,我們會發現,在字形上,啟功先生,也是有這方面的跡象的,力爭做到最好,從這一點上看,啟功先生,在平時的學書中也是對形神上做到最像的,在這幅作品中,在字形上,突出了一種參差不齊的表現,有的是瘦長之形,有的略顯方扁,還有的是一種方扁,給人的感覺,就是參差跌宕,這和我們傳統的“啟功體”是有著很大的差別的,“啟功體”基本上都是一種瘦長之形,而這幅作品,卻不是這樣,從這一點上看,啟功先生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
同時,在這幅作品中,啟功先生,更加重視了墨色上的變化,同時也注重了濃淡對比,粗細對比,這樣的對比,效果更加明顯,更加彰顯了一種獨到的韻味之美,而在整體布局上,也有著不一樣的處理方式,有的行距比較大,而有的又非常小,還有的呈現出大量空白,這樣的處理,就可以看出,彰顯自己的一種理解和認識,不拘泥于古人,這也是一種個性的表現吧,難怪啟功先生能夠成為書法大家,在創新的路上,一直在堅持。
其實,啟功先生,也不止一次地寫過這幅作品,諸如下面的這幅作品,在書寫上就體現出不一樣來,不知道你欣賞之后,會有怎樣的一種感受呢?反正筆者是被驚艷到了,對于啟功先生這幅《寒食帖》,你有怎樣的看法和想法,記得一同交流喲,希望你也能夠分享更多優秀書法家的優質作品,一同探討交流,一同進步,你的加入,畢竟會帶來嶄新的氣象,也希望你能夠為傳播優秀書法,宣揚傳統書法,做出自己的貢獻,期待屬于你的精彩,對于啟功先生的這幅臨帖作品《寒食帖》,分享你的認識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