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腸鏡檢查可以預防腸癌的發生,尤其是過了40歲之后,應該定期進行腸鏡檢查,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腸癌的發病率會逐漸增加。
尤其是最近幾年,癌癥的發病率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而根據臨床顯示,80%以上的腸癌是由腸息肉發展而來的,而這個過程需要5~10年。
其實癌癥是可以預防的,特別是腸癌,通過腸鏡檢查可以了解腸道內存在的病變,尤其是存在腸癌家族史的朋友,應該在35歲左右進行腸鏡檢查。
01
男醫生給女患者做腸鏡檢查,會覺得難為情嗎?33歲醫生說出實話
王女士最近一段時間經常出現腹痛、腹瀉的情況,最終去醫院進行了腸鏡檢查,而腸鏡檢查的是醫生,雖然也有女護士在場,但是心里感覺到非常別扭。
33歲的劉醫生從事腸鏡檢查多年,他表示有些患者會因為醫生的正常診治動作而生氣,其實這是對醫生的一種誤解,醫生檢查身體是為了患者考慮,最終才可以做出正確的治療。
其實腸鏡檢查是一種特別常見的檢查方式,而有些患者可能無法接受,一方面是比較羞澀,另一方面是感覺器械進入體內,所以比較恐懼。
其實現在有無痛檢查,尤其是在腸鏡檢查之前注射麻藥,患者感覺不到任何的痛苦,對于男醫生而言,在給女患者進行腸鏡檢查時,一般不會感到尷尬。
醫院的工作比較繁忙,醫生的時間也比較緊張,所以根本沒有多余的心思去尷尬,而且腸鏡檢查也不需要患者全裸,醫生會提供專用的三角褲,也可以緩解患者的尷尬問題。
進行腸鏡檢查時,不僅有男醫生,還會有女護士在場,而且醫生都具備專業的素養,在檢查的過程當中會保持高度集中,所以不會過多在乎患者的性別,只會關注患者的病情。
02
腸鏡檢查的意義
腸鏡檢查是檢查腸道最直接、普遍的一種方法,而且目前應用比較廣泛,通過腸鏡檢查可以檢查腸道黏膜是否存在病變,還可以進行活檢,尤其是在腸鏡檢查時,還可以進行治療。
通過腸鏡檢查還可以觀察黏膜下是否存在腫物生長,如果發現有腫物生長,可以觀察腫物的性質以及侵犯的范圍。
通過腸鏡檢查還能夠看到解剖學異常,比如在賁門區域,可以看到有沒有食管裂孔疝,食管、腸子有沒有憩室等。
所以說腸鏡檢查的功能比較強大,尤其是隨著醫療技術的提高,儀器的清晰度越來越高,患者的舒適度也越來越高。
尤其是現在不僅有普通的腸鏡檢查,還有無痛腸鏡,檢查通過腸鏡檢查還可以篩查腫瘤,也可以作為體檢項目來使用。
有些患者可能自己無法接受腸鏡檢查,但如果忽略腸鏡檢查,可能會忽視病灶,造成身體的健康容易受損。
03
腸鏡檢查后有哪些注意事項?
別開車
患者在進行無痛腸鏡檢查時,在檢查之前首先要注射麻醉,所以檢查完之后不要立即開車或進行高空作業,因為此時麻醉藥效還沒有完全代謝,容易發生意外。
不能馬上進食
做完腸鏡檢查之后,患者也不能立刻進食,因為腸道或殘留的空氣需要充分代謝出去,如果此時進食會造成空氣排出的時間延長,容易引起腹痛、腹脹等情況,所以應該檢查完4個小時之后再吃東西。
不要擠壓腹部
在腸鏡檢查的過程當中,腸道內容易聚集空氣,所以患者會出現腹痛、腹脹的情況,如果按壓腹部,會出現腸粘膜破損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