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生活中,不管我們是到商場或者超市購物,還是在路邊攤上買點吃的喝的,都經常使用手機來付錢。由于這樣的支付方式既快捷又方便,所以在日常消費時,它被越來越多的人所喜歡。
以前,使用手機支付的大多都是年輕人,而現在不少老年人也開始蠢蠢欲動了。他們抱著極大的好奇心,也想感受一下這種新鮮“玩意兒”。但在實際的嘗試過程中,老人們卻時常會犯一些“低級錯誤”,讓兒女們很不放心。
正如52歲的秦阿姨所說的那樣,“母親用上智能手機后,我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我們一起聽聽這位阿姨的講述吧。
講述人:52歲的秦阿姨
01
我母親75歲,身體不錯,獨自生活有七、八年了。沒事的時候,我經常會過去轉一轉,陪她聊聊天兒,幫著洗洗衣服,打掃一下衛生。
母親性格開朗,愛湊熱鬧,天天跟院里的幾位大媽上街溜著玩。我一直認為,人上了年紀多出去活動活動,能有個好心情,不是壞事兒,所以還是挺支持的。但后來我卻慢慢發現,這好事也會帶來一些麻煩。
有一回,我去送東西的時候,母親眉飛色舞地說:“后面樓上的章大媽用上大手機了,聽說是她閨女給她買的。她拿手機掃碼付錢,請每個人吃了一個糖葫蘆。”
因為著急上班,那天我哼哼哈哈地沒太留意她的話。不料,接下來的幾天里,母親一見到我,就嘮叨起來沒完,說這位大媽換成智能手機了,那位大媽也想著換呢。到這會兒我才意識到,她這是也動心了。
02
按說買個手機不是啥大事,但讓耳聾眼花的母親使用手機支付,我心里卻有點不踏實。只是胳膊擰不過大腿。她就是想買,我哪里攔得住呀!
起初,為了避免出問題,我一連幾天都手把手地教她怎么用,并且反復囑咐她,付錢時別著急,一定看仔細了,另外不要貪便宜,看到什么都想買。有了“大”手機,母親很興奮,還說自己不是小孩子了,什么都明白的,不用我瞎累心。
然而沒過幾天,我所擔心的事情就“兌現”了。那天我去看母親,剛到樓下,鄰居沈大媽就急切地說:“你媽昨天去買菜,肯定多給人家錢了,但她就是不承認。你快上樓問問吧!”
見到母親后,我假裝隨意地問了一句,“昨天買的什么菜?天氣暖和了,菜價應該降下來了吧?”
母親笑呵呵地回答,“現在的菜便宜多了,我買了三樣才花了七塊四。”
03
我一邊說著話,一邊拿過母親的手機查看了一下賬單。七塊四?哪里是什么七塊四?上面明明寫的是74:00呀!證據擺在面前,母親知道自己出岔子了,但依然不服氣地嘀咕道:“誰還不出錯了,有什么大驚小怪的。”
不管怎么樣,這件事過去后,再付錢的時候,母親倒是謹慎多了。然而另一個“麻煩”卻又開始了。
有一次,我正上班呢,母親突然打來了電話,問我要不要衛生紙。這讓我有點糊涂了,不知道她到底是什么意思?
回到家后,我發現她的客廳里放著一堆衛生紙。沒等我開口,母親就得意地說:“這都是打折的。她費了好大勁兒才搶到300塊的。”
我真是苦笑不得了。這么多的衛生紙得用到什么時候呀?
對待老人不比對待孩子,許多事情說不是,不說也不是。看著她的所做所為,當兒女的往往除了著急上火,就是時刻擔著心。像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我們應該如何去面對呢?
孝順老人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兒女不僅要操心費力,還要多一點包容,少一點指責;多一些勸慰,少一些抱怨。
老人熟悉新事物的能力比較弱,偶爾會出差錯,會帶來一些麻煩。但認真想想,這與我們小時候的“胡作非為”比起來有什么大不了的。
我們不妨把這些都當成一種生活樂趣,只要能哄著他們天天開心,又有什么不好呢?
文后寄語:
感謝您的閱讀與支持,祝您健康快樂!
作者:一絲垂綸,一個性格開朗、愛開玩笑的情感講述者,愿陪伴師友品味生活,笑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