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診時,有個患者拿著彩超單來問我,“李醫生,怎么前年彩超沒事的,今年的怎么肝纖維化了?”
何謂肝纖維?肝纖維化就是肝硬化嗎?
正常肝臟組織中僅有少量纖維物質.起支架作用,以維持肝臟的正常結構。正常肝細胞與血竇之間有一個間隙,稱竇周隙(perisinusoidal space)又稱Disse隙,該間隙呈網眼狀、利于血液在肝血竇之間流通及斷細胞的物質代謝。
在肝損傷,尤其是慢性肝炎過程中,肝臟中的一些細,主要是位于竇周隙的星狀細胞(因貯存脂肪,過去也稱貯脂細胞(fat-storing cell,FSC,Ito))受炎性細胞因子的刺激而活化,細胞的形態及功能發生一系列改變.如形態上細胞變長變大.細胞內脂滴減,功能上分裂增殖旺盛,纖維樣物質即所謂“細胞外基質”,尤其是!型、I型膠原合成能力增強,細胞收縮,影響肝竇毛細血管管腔的大小及血流量,N型膠原酶分泌增多,基底膜N膠原減少等。這些改變會導致兩個方面的后果,一是細胞外基質在肝臟小葉內的增生沉積,二是細胞外基質的分布改變,即肝竇基底膜上N型膠原減少,I型、 型膠原增多,具有通透性,眼結構被封閉。使肝竇內“毛細血管化”、小葉內纖維增生或纖維束形成——即形成所謂肝纖維化。
肝纖維化是一種發展變化的病理過程,是各種慢性肝病的重要病理特征,是慢性肝炎向肝硬化發展的必經之路。肝纖維化與肝硬化既有密切的聯系,但又是不同的概念。肝纖維化是指肝臟結締組織增生與沉積,正常時每克濕肝含 3~5mg膠原,纖維化時則成倍增加但肝小葉結構尚正常。肝硬化時不僅有纖維大量增生,使肝小葉結構破壞,而且肝細胞結節狀再生,被纖維分割成假小葉。這種假小葉內的肝細胞呈多層堆積,無正常匯管區,肝內微循環改建,肝臟結構和功能遭到嚴重破壞。因此,肝纖維化是肝硬化的前期病理變化,肝纖維化時不一定有肝硬化,但肝硬化時則一定有較嚴重的肝纖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