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吻是一種很特別、很浪漫的行為。那為什么我們會想親吻呢?為什么其他動物不會這樣做呢?
一種觀點是,在嬰兒時期,我們天生就喜愛嘴唇接觸。從母乳喂養開始,我們就把嘴唇與正面強化聯系在一起。有一種說法:我們之所以喜歡唇對唇的親吻,是因為在我們進化的歷史中,在我們斷奶后,母親會為我們咀嚼食物,然后再把食物喂進我們的嘴里。這被稱為預咀嚼食物轉移,在人類的近親“類人猿”身上也觀察到過這一行為。
第二種觀點是,我們的嘴唇非常敏感——事實上,它們是我們身上為數不多沒有被衣服遮蓋的非常敏感的部位之一。科學家們發現:衣服穿得越多,親吻的頻率就越高;衣服穿的越少,親吻的頻率就越低。
最后一個觀點是,親吻可能帶有進化學意義。通過靠近彼此,我們可以從彼此的氣味中獲得線索,表達一種信任感,讓我們更貼近彼此。
那么,如果接吻具有進化學意義,為何我們沒有見到更多的動物接吻呢?雖然有些鳥類在求偶時會碰觸彼此的喙,許多哺乳動物嚴重依賴近距離嗅覺來辨別敵友,但很少有動物會把嘴唇貼在彼此身上。
總的來說,那是因為與我們的許多哺乳動物近親相比,人類的嗅覺能力相當差,所以其他動物不需要把臉壓在一起就能捕捉到這些重要的氣味線索,但人類就需要彼此靠得更近才能嗅出氣味。而在這樣做的時候,我們就會開始親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