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45年春,華北平原龍堂鄉日軍炮樓下,一個農婦仰望著炮樓已經罵了一個多小時之久仍然不走,一是沒達到目的,二是確實沒有把氣出完,是啊,在這青黃不接的季節里,誰家也沒有余糧,但炮樓里的一老一小兩個日本鬼子膽大包天,竟然趁她家沒人把家里的小半袋玉米粒給偷走了。
井田一邊用勺子攪拌著鍋里煮著的玉米粒,一邊忍受著炮樓下的辱罵,他雖然聽不太懂那個農婦用方言罵的具體內容,可他心底知道,他那可憐的在日本埋著的祖宗,估計已經被問候了幾百遍。年齡小的鬼子才不理會這些,兩個耳朵里都塞著木棍兒,但眼睛卻直勾勾的望向鍋里,在饑餓面前,別說罵幾句,就是被狠狠的抽幾個耳光,能搞點吃的果腹也是非常劃算的。
1945年春天的日軍,用兩句歇后語來說那是秋后的螞蚱,兔子的尾巴。井田繼續用力的攪拌著鍋里的玉米粒,他的心里是有巨大落差的,遠的不說,就說四年前,這個炮樓里有日軍9人,偽軍30人,到哪兒都是橫著走,別說罵,老百姓多看一眼都不敢,集市上的炸糖糕,各種時鮮果子,還有鎮上幾個小飯館那是隨便吃隨便拿,有人敢說不嗎?沒有!一句“八嘎”都能嚇得人亂竄。可是現在不行了,青壯精銳鬼子都被抽去打太平洋戰爭了,那也是節節敗退。炮樓里的偽軍也全跑光了,就連那個不諳世事的小鬼子也知道投降只是時間問題了。
望著炮樓外通向縣城的大路,井田算了算,上次送補給已經是一個半月之前了,能吃的東西他們爺倆都吃完了,一挺輕機槍井田也通過原來的一個偽軍換了小米撈了干飯吃,兩條三八大蓋不能換,那是他們用來保命的,雖然一共只有十發子彈了,可又有什么用呢。自從他們聽說附近的八路軍搞到一門步兵炮以后,他們兩個都快崩潰了,因為炮樓和他們隨時都會被轟掉,不過兩天前井田知道八路軍的這門步兵炮并沒有炮彈,他們心里的石頭才落了地。
井田和小鬼子扒拉了一肚子熟玉米粒,總算吃了個飽飯。然而炮樓下的農婦的叫罵聲并沒有隨著時間減小,反而越罵聲音越大,并且好像還變了花樣兒,井田實在忍受不了,就讓小鬼子找找還有什么東西。翻騰了半天,找出了兩塊肥皂和一罐牙粉,這可都是當下緊俏的物品,如果給了那個農婦,她是賺的,井田示意小鬼子把肥皂和牙粉丟下去,小鬼子知道說出那嘰哩哇啦的日本話農婦也聽不懂,還不如省點力氣,直接丟了下去,農婦看到東西,她是個識貨的,撿起來拍拍屁股罵罵咧咧且又滿意的走了。
這就是1945年華北日軍的狀況,井田和小鬼子到了秋天的時候,就跟孩子盼娘一樣盼來了投降命令,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這是作惡多端侵略他人,應有的報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