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表弟問我,如果一款熱度很高的游戲大作終于發售了,你電腦也帶得動,會在第一時間買來體驗嗎?
" 這特么不廢話么,我連下載的時間都等不了。"
但表弟搖搖狗頭,說他逛 Reddit ( 美國貼吧 )時,發現有一個叫 patientgamers ( 耐心玩家 )的吧,賊奇怪。
這里的吧友只玩那些,出了一年以上的游戲。
比如《 底特律:變人 》在 18 年發售的,作為一款互動電影游戲作品,它的核心更多在于劇情。
很多玩家通過直播、視頻平臺,把劇情了解個七七八八后,就不會買這款游戲了,云玩家一詞也就是那會正式火起來的。
但就在 3 天前, patientgamers 吧的老哥不僅買了《 底特律:變人 》,甚至還寫了一篇很長的玩后感。
他說這款游戲很特殊,游戲的 OST 和配音都讓人身臨其境。自己第一次玩時賊開心,但最后也挺沮喪的,因為每個主角都是 Bad Ending 。
此外,在近一周的帖子里,我看到還有人在玩大鏢客 2 的,還有剛入手 2077 的。
看到這里我就有點納悶,這群人咋非得跟新游戲過不去呢?機子帶不動?
表弟說,因為在他們看來,玩游戲最重要的是享受。
很多游戲在剛發售時,因為優化不行,玩家的體驗很差,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賽博朋克 2077 》。
2077 剛出那會的 bug 多到讓人懷疑不是游戲里出了 bug ,而是 bug 里出了游戲。
你只是關個車門,結果就被認成阿杜,強塞進了車底。
想靜靜騎個摩托,然后就被點亮了阿三的天賦。
但是,經過 1 年甚至更久時間的十幾個版本迭代, CDPR 修復了眾多 bug 后,游戲終于趨于穩定。
那這時候再去游玩 2077 ,體驗肯定比剛出時要好很多。
像一個月前,就有 patientgamers 的老哥在 PS5 上體驗了游戲,表示 2077 是鳳凰涅槃重生,自己非常喜歡。
當然,除了等優化,這群老哥不玩新游戲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想讓自己能靜下心,好好體驗一款游戲。
因為玩時下爆火的一款新作,不管是身邊還是網絡上,所有人都在討論劇情、關卡。
這種氛圍下,我們可能潛意識里會加快游玩速度,減少了原本對游戲深層、細致的探索。
舉一個不恰當例子,前段時間你看《 狂飆 》,每天被微博熱搜,周圍朋友各種劇透,你多少都有點盡快看完最新劇集的沖動。
為了不讓自己玩游戲的節奏被打亂,這群 patientgamers 就會耐心等待這陣風吹過去再玩。
但說起來巧的是,這個在 2011 年建立,聚集著一批耐心玩家的地方,如今還成了大家查看游戲是否值得購買的寶地。
我們知道,一個游戲剛發布時,稍微極端點的評價都極易引起爭議,好評就是水軍,差評就是噴子。
但在 patientgamers 這里,玩家寫評價的時間早已過了熱度期。
所以不管是好是壞,都不會被認為是水軍,也不會被腦殘粉噴。
這么一來,吧里的帖子往往都是最真實的評價,大伙兒的討論氛圍也相當好。
比如 4 天前,有個老哥就吐槽了在 Steam 好評率 89% ,被譽為 “ 開放游戲天花板 ” 的《 荒野大鏢客:救贖 2 》。
因為不管是用手柄還是鍵鼠,控制起來太特么難受了。
什么經常不小心射中和自己打招呼的人,或者明明想摸一下馬,結果給它來了一拳。
另外操控亞瑟時,就感覺像用繩子在引著一個醉漢,走路又慢又笨呼呼的。
你別說,就算強如大鏢客,這條吐槽它的帖子仍然獲得了 2500 投票( 贊同數 - 反對數 ),那些被頂得最高的評論,也都是在吐槽自己不滿意的地方。
比如什么營地里走路慢得想讓人抓狂,游戲里就應該有有開啟和關閉 “ 擬真 ” 的選項。
我們暫不討論這群玩家觀點正確與否,至少在帖子下面,大家都是圍繞著游戲本身去討論。
就算有不同意見,也不會脫離游戲范疇,上升到玩家,說 “ 你他媽不適合這款游戲 ” 這類的話。
這個良好的氛圍,在吧里極其嚴格的規矩下,還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比如所有帖子,只能是推薦、評論、討論游戲,帖里也不能有任何投票、鏈接、圖片、視頻。
對,就是發表自己最真實、最純粹的玩后感。
到這里我似乎也明白,為什么這個不追求熱點游戲的地方,能吸引 50 萬網友的加入,每一個游戲不管多老,只要有人發帖評論,就必有很多人參與討論。
如果在座的你,因為追求最新的游戲大作,卻無奈時間精力等問題,導致列表里積存的游戲越來越多,最后染上了電子陽痿。
或許,可以學學這群 patientgamers ,等個一年兩年的也不遲,既節省了精力,還有了良好的體驗。
畢竟游戲是用來享受的,而不是趕著去迎接它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