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這樣的苦惱,自己想要表達時,卻擔心對方聽不進去?
自己想要學習時,但總感覺記不住,學不進去?
認知神經科學家杰瑞德·庫尼·霍瓦斯的《大腦喜歡聽你這樣說》這本書,將解答你的疑惑。
在這本書中,通過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在如何清晰表達能夠讓聽者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自己學習時如何更好地提升學習效率方面,給了12個方面的科學原理解釋和方法的提供。
關于如何提升表達效率當你在做匯報ppt的時候,你的ppt里主要是哪些內容?簡明的圖片,滿屏的文字,圖片和文字的組合?
如果你是前者,說明你在無意識當中使用了正確的方法。
如果你是后者,你在匯報的時候需要給聽者更多的時間去看你ppt上的文字,給他們更多的時間反應。
為什么呢?當我們在看文字的時候,其實大腦內部有一個聲音是在“讀”的,而這個過程所使用的腦區是布洛卡區/韋尼克區,而當我們聽講解的過程中,也會涉及到對聲音的處理。
但這個通道不能同時處理兩個通路來的信息,當你在認真看文字,大腦內部在讀的時候,你就無法聽清演講者講的內容,而當你認真聽演講者講的時候,自然也就無法真正理解ppt上的文字。
所以,想要提高對方對你表達的理解能力,第一步就是盡量減少你ppt上的打斷文字,而是以相應的圖片替代。
關于圖片的選擇當我們想要用圖片取代文字時,我們該如何進行圖片的選擇呢?
在書中也給了詳盡的介紹,如果你是想要吸引大家對你演講內容的興趣度,就可以選擇一些和當下表達內容不符,但是能夠給對方強烈情緒體驗以及和他們原本認知不同的圖片。
如果你是想要增加他們對你內容的理解,就可以放一些和當你你的表達相符的圖片,可以增加他們的理解度。
這個圖片的選擇可以是圖表嗎?圖表上的內容如果過于豐富,就又變成了文字的堆砌,所以如果想要使用圖表的話,盡可能橫軸、縱軸一項一項的展示,減少大家的認知加工負荷。
如何提高自己的學習吸收能力?學習吸收能力,和我們的記憶過程有關,記憶分為三個步驟,編碼、存儲和調取,而調取又分為回顧、識別和回憶三個部分。
記憶有個重要的理論是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實驗者發現如果我們只是學習一次后,第二天不刻意學習的話,我們就會忘了70%的內容,而如果我們每天都進行一定量的復習,就可以減緩遺忘的時間。
與此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增加識別和回憶,也就是針對每個知識點,進行相關的聯想以及和以往學習的知識建立聯系,就可以更好地把新學習的內容和舊知識聯系起來,也能夠在想到相關信息的時候,加深對新知識的印象。
每一次信息的提取,都是對新知識的加強。
我們很多人容易忽視的是學習過程中的情境依賴和心態依賴。我們什么時候,在什么情況下學習的效果更好?這是很多人沒有去思考過的問題。
有些人可能在充滿咖啡香味的咖啡廳,有些人可能是在安靜無聲的圖書館,有些人可能要聽著自己喜歡的音樂……
這些被忽視的信息也會影響我們記憶再提取的過程。如果我們希望在表現時的效果能夠和學習時的效果一樣,盡可能保持這些依賴因素的一致性。
比如說,如果我們是要在咖啡館分享我們的讀書經驗,在學習和演練時就就可能在咖啡館中。
在記憶提取時也是如此,比如說我們在開心的情況下,很難想起在悲傷情境下發生的事,這就是一種心態依賴,而如果我們想要在相同情境下表現更好,也盡可能保持心態上的前后一致。
在這本書當中,還從位置記憶、錯誤分析、先入為主、講故事、壓力對記憶影響等多方面進行了闡述,如果你想要了解關于表達和記憶更多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一定要翻開這本書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