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萬物,人是唯一的變數
人的屬性
人的屬性分為自然屬性和文化屬性。自然屬性就是人的生理層面,由基因和人的基礎結構所決定的。文化屬性則是人的精神層面,由人的認知和觀念所決定。
什么是屬性
什么是屬性呢?屬性是指事物的內在結構、性質和功能等。比如,太陽有向外輻射的屬性,可以給生物輸送能量;汽車的屬性有發動機、方向盤等結構,可以載人行使。
屬性是事物的內在功能和外在特征。缺乏了某一功能或特征,則就不是原來的事物了。比如,椅子的內在功能是可以坐人的,當失去這個內在功能,就不是真正的椅子了。呼吸是人(指活人)的內在屬性,當人失去了這個內在功能時,就是人的尸體了,而不是活人。
善惡只是人對某種能力的判斷,但這種能力是人的屬性,如果失去這種能力,這樣的人就不是人了。也就是說, 一旦失去善,或失去惡,就不是人了。比如,刀有殺人的功能,也有切菜的功能,這個功能是善是惡是別人的判斷。這個功能能切菜就必然能殺人,不能只選擇其一,一旦失去這個功能,那刀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刀了。
給種子成為歪瓜裂棗的條件,那它就長成了歪瓜裂棗,即性惡。給種子良好的條件,就長成了又大又好看的果子,即性善。這說明種子有長歪瓜裂棗因,也有就長成又大又好看的因,缺了任何一個因,那種子就不是種子了。人性也一樣,所有人能做到的事情和所能具有的能力都是人性,即是人的屬性。
因、緣、果
任何一種人格的存在都是合理的,即符合相應條件的。十惡不赦的人的存在,也是因為滿足了相應條件的結果;圣人的存在,也是因為滿足了相應條件的結果。說明人性具備十惡不赦的因,也具備成為圣人的因。這兩個因其實是同一個因,只是由于不同緣的結果,緣即是條件。因此,結果是什么樣的,那就要看他具備了什么條件。也就是說,惡人和圣人的因是相同的,只是緣不同的結果。人如果缺了這個因,那就不是人了。
人的自然屬性有五觀、四肢、基因……等等,決定人的生理情況;人的文化屬性有認知、思維和行為等,決定人的心理情況。人的自然屬性和文化屬性都可以影響人的七情六欲。
任何一種形式的文化,都有其相應的屬性。比如,軍人的文化,就具有軍人的氣質,也具有敬禮、令行禁止、體魄等等很多行為屬性。當一個人擁有了軍人的文化,就具有了這些屬性。再比如,開車的文化,開車文化具有速度快、獨立的行使空間、能走長途等等很多屬性。 人一旦開上車,那就具有了這些屬性。再比如,手機的文化,手機可以打電話、視頻、打游戲等等很多屬性。
任何一種文化,都會影響人的認知,認知產生觀念。也就是說,每種文化都是人的一種認知,每種認知都有一系列的觀念與之相對應。或者說,文化就是觀念的全部,每個觀念也都具有很多屬性,這些屬性就是人的文化屬性,也就是說,文化屬性來源于文化。
使用事物的屬性
事物的存在,就具有了它的屬性,你用不用它,都不影響它屬性作用的發揮。一張椅子,它有給人坐的屬性,你坐不坐,它的功能都在,你坐,它也不因你坐而損失什么。因此,使用事物的屬性,則有利無害,事半功倍。反之,勞心勞力,徒勞無功。人可以直立行走,這是人的自然屬性。豬不能直立行走,這是豬的自然屬性。如果要讓人一直爬行,對人來說是很難的一件事,要想做到,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因為這不是他的屬性。同理,讓豬直立行走那是更難的事,要想做到這點,那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因為豬根本就沒有這樣的屬性。
使用太陽的光和熱,對太陽來說沒有任何損失,它本來就是要發光發熱。反之,如果要去阻擋太陽的發光屬性,則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對于農民來說,干農活是他的文化屬性,如果你讓他干農活,對他來說輕而易舉。如果你讓他做文員,那會讓他非常難受,而且根本做不好。同樣的,對于文員來說,整理辦公文案對她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如果讓她干農活,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從以上得知,要使用任何事物,就是要用好他的屬性,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去用它屬性之外的功能。同樣的,要使用任何人,也要用他的文化屬性,不要讓人干違背他們文化屬性的事,否則將付出慘痛的代價。
屬性的參數
每個屬性還可以有各種參數,參數數值的不同,則作用和功能的強弱則不同。比如,汽車發動機這個屬性的參數,數值不同,則性能好壞則不同;人的身體這個屬性,其參數的指標不同,則健康的程度和力氣的大小等就不同;人的認知這個屬性,其參數不同,則對價值大小的判斷就不同等。
總結一下,所謂屬性,即是“它就是這樣子”,也就是“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