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很多的農民種了一輩子的地,但是老了以后卻沒有養老金的待遇呢?實際上很多人,將農民種地理解成為是一份工作,甚至把農民種地,看作和我們城市里面的一些企事業單位的在職員工,從事的工作是同樣的性質。那么這樣的想法完全是不正確的。農民耕地,首先它是沒有勞動合同主體單位,也就是說他種的地不會給任何人打工種地,產出的作物也是完全屬于自己,所有是屬于自己自足的,也就相當于自己給自己打工。
而作為大部分的農民,他可能又沒有參加這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因為我們農民也能夠按照靈活就業的方式,來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如果選擇按靈活就業的方式來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那么將來是能夠享受到一份和城市退休人員相同的養老金待遇,但前提是必須要參加養老保險,而且按照靈活就業的方式來參保,每年繳費的付出水平,最少都是在1萬多塊錢以上,對于大部分農民來講是望而卻步的,因為繳費水平確實是非常高的。
而極少部分的農民,他可能進城務工,或者說按照靈活就業的形式,他的孩子在給他繳納相應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這樣的話最終是可以享受到職工養老金待遇的,但是這些農民的占比,往往是非常低的。我們絕大部分的農民,他沒有參加職工養老保險,只能夠去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雖然也被稱之為養老保險,但本質上來講和職工養老保險之間,是有較大的差別,很多人,僅僅只能夠拿到100多塊錢的養老金待遇。
所以說,有些人就問了為什么種了一輩子地,而沒有養老金?其實這里面就是和自己有沒有繳納養老保險是有直接關系的,當然我們參加這個農村養老保險,也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農村養老保險它也是分為不同的繳費檔次,你完全可以選擇一個相對較高的繳費檔次,這樣的話將來農村養老金的待遇水平也會更高一些,對于自己來講也是更加的有力一些,至少能夠達到四五百塊錢,甚至七八百塊錢的養老金也都是能夠達到的。
所以說這個問題,還是要從自身來尋找根源,而不是一味的尋求,為什么?畢竟只有我們自身提高了相應的繳費檔次,繳費標準,將來才有可能獲得一個更高的退休養老金的待遇,才能夠保證自己最基本的一個生活。 而很多人認為按照最低標準來進行繳納,那么這樣的想法完全是不正確的,因為將來享受到的養老金同時也是一個最低水平,如果有經濟基礎,有經濟條件,適當的選擇更高的標準,那么將來的養老金的收入,就一定會有所提高,這對于自己來說才是有利的。
感謝閱讀,每天講點退休知識那點事兒,本人專注于社保和退休領域,有喜歡我文章的小伙伴可以加我的關注,謝謝大家。
#那些到歲數才知道的事##挑戰30天在頭條寫日記##今日熱點我來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