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有兩樣東西不受自己的控制,那就是思想和情感。這也意味著,我們的行為,很容易被內心的情感所帶偏。
你絕對肯定自己不會做出來的事情,在情感上頭的那一刻,是不作數的。只是你自己并未發覺自己的變化,在不知不覺中,換成了另外一個人。我們從來都不了解對方,也從來都不了解自己。
其實有個很奇怪的現象。
我們越是對某種關系的建立,帶著刻意,反倒會走遠。反過來越是沒想過,越是不勉強,更容易在偶然中形成緊密的聯系。
因為在最自然的表現中,最容易發生有趣的、真實的、輕松的感受。
所以回到正題上,為什么男女之間經常聊天,會超越正常友誼關系?背后是有規律,也是有根據的。
你們能經常聊天,這就已經坐實、證實了最起碼的一點,那就是互相有好感,至少也是看著比較順眼的。
不管是由于受到了相貌上的吸引,還是人格上的欣賞,你們在情感上是并不排斥對方的。甚至于,還會渴望走進對方的生活,發生更加親密的內在聯系,同時也幻想著能夠得到對方的接納。
所以你看,好感的種子已經被埋下,接下來不就是一個生根發芽的過程嗎?直到這顆種子成長為參天大樹,接下來水到渠成。
再一個,在互有好感的基礎上保持頻繁的聊天,也是一個將好感持續發酵的過程。這意味著什么呢?很容易在想象中,在遠距離的依戀中,無限放大對方的優點,或者無限美化對方。
如果精神先行了一步,身體還會遠嗎?
在莫名其妙、不知不覺間,兩個人的關系就已經被拉近了。等彼此意識到,想要控制的時候,就會發現已經控制不住,控制不了了。
什么在情況下,兩個人才能保持頻繁的聊天?同樣的,至少證明了一點,兩個人是能聊得來的,是能夠通過聊得來,或者在聊得來的過程中,由于情緒價值的收獲,而發生“下一次”的動力和愿望。
說實話,那種聊得來的感覺,非常美好,非常契合,非常投機,是很容易讓人上癮的。特別是在自己受到委屈的時候。
隨便一句安慰的話,就會輕易培養出彼此間的信任。時間久了,就會完全地依賴上對方,這種依賴心意味著什么?不言而喻。
而且在聊到一些隱秘的內容時,特別容易發生一種微妙的情愫。如果自己的生活很不容易,更會因為有這么一個“知己”而感到滿足,并十分珍惜。
盡管這種聊得來,可能摻雜了一些刻意的偽裝和有意的順從,但大家還是非常喜歡與享受其中的感覺。
每個人都有慣性,而且說實在的,慣性這個東西比感情更可怕。感情只會折磨人的情緒,慣性卻可以支配人的思想。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
很多的時候,我們明知道自己遇到了錯的人,為什么就是沒有及時止損的勇氣?不是離不開這個人,而是已經習慣了有這個人,有這段感情。突然要改變這種習慣,是需要一種非常的勇氣的。
同樣的,跟一個人在一起的時間久了,聊天的時間久了,也會有慣性。特別是當某一天,對方突然從你的生活消失,你就會不甘心,也會很失落,一旦重新聯系上,就很容易有感情上的爆發。
這種慣性,也會使得你們在不知不覺間走進對方的生活,了解到非正常朋友應該了解到的東西。
這也是一種特別的信任,其實這種特別的信任,就已經是一種特別的情感了。然后在某個非特定的時刻,發生曖昧的事實。
男女之間,經常在一起聊天,那就是為曖昧關系所做的鋪墊。正常話、正經話聊完了,聊著聊著就聊到了男女之事上。
而且你們都不知道,在聊到什么的時候,就會發生莫名的曖昧氣氛,在這種氣氛的影響下,人是很感性的,是不理智的。所以可能就會做出一些比較曖昧的動作,親密的行為,接下來,關系就變質了。
男女兩個人,天天在一起聊天,能聊什么呢?有什么好聊的呢?圖什么,彼此心知肚明,只是不挑破。
另外,人做什么事情一定是有目的性的。在你拿對方當純潔的友誼時,很顯然,你并不能保證對方也是這么想。
沒有表現出來,只能說明他沒有表現出來,不足以證明純潔的想法。所以男女朋友,走得太近本身就是一種不正常,沒有欲望,就沒有動力,沒有愿望,就沒有積極性。太熟悉之后,就會放肆、隨便,從開一些不正經的玩笑開始。
其實總結下來很簡單,人都不是絕對理性的動物,而是絕對富有情感變化、情緒變化的動物。你很難保證自己什么,更不能保證對方什么,包括你能管好自己,這也不是一件絕對的事情。
人都是控制不了自己情感的,如果不能在好感發生的最初,及時將其扼殺在搖籃之中,任由發展的結果就是不確定因素。
人可以有異性朋友,但一定要把持好距離,正常朋友之間的幫助和聊天沒有什么,一旦走近了,什么事情都不好說,包括你自己想不到的,認為不可能的。
所以啊,永遠不要太自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分寸感,界限感。最起碼來說,你難道就不怕對方誤會嗎?就不怕對方多想呢?就算你能保證自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