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回老家看望父母,到家后門竟然上鎖了。打電話給老大(父親),老大說在“稻改制”。稻改制,好親切的稱呼啊!
稻改制,是我們隊最西北角的一塊地。因為當(dāng)年在生產(chǎn)隊的時候,是最先試驗種水稻的一塊地,所以后來就得名稻改制了。
別的地方是什么樣,我沒有打聽過,在我們隊每塊地都是有名字的。最東北角的那塊由于處在兩條埃河交匯處,形成了一個尖角,所以叫做“東大尖”。“大墳?zāi)稀笔且驗樘幵谖覀凂権道献鎵灥哪厦妫献鎵灥浆F(xiàn)在己有近三百年歷史了,是附近駱姓的源頭。
“后小荒”,在我們老莊子后面。是因為原來是塊低洼地,鹽堿嚴(yán)重,只能長些低矮蘆葦、堿蒿、海茵菜等,長不了麥子,黃豆而得名。當(dāng)然,經(jīng)過長時間改造,早就是良田了,一包產(chǎn)到戶時我家就是分的這塊。
“推磨屋東”,是處在我們老社房東邊。大人門說以前有個毛驢拉磨的房子,但我不記得。我們隊有東、西兩塊社房大場,農(nóng)忙時在上面打場、曬糧食;農(nóng)忙后上面就七零八落的堆著草垛,是我們小時的娛樂場。
東、西大塌(塘)子,是杠(不知是不是這個字)社房大場留下的。生產(chǎn)在里面養(yǎng)了魚,夏天蘆葦長起來的時侯,里面會有很多鳥安家、砌窩,蘆葦灘里的水不深,一般能沒過我們(八九歲時)大腿,是我們捉鳥抓魚的方,老柴根也沒少在我們腳底留下傷疤。
朋友們,你們那都有什叫法呢?多么溫馨的記憶,滿滿的親切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