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作者:FriedrichLau
20世紀50年代,蘇聯工程師設計了一種新式反坦克導彈,AT-1“甲魚”。這種導彈采用有線手動制導的方式來瞄準目標發起攻擊。此前在二戰期間,交戰雙方均投入了大量的無制導反坦克火箭筒,因此精度更高的制導反坦克導彈一經問世便立即引起了新一輪技術革新。該導彈射程達1640-6562英尺,裝備有11.9磅的高爆彈頭,可穿透11.8英寸的裝甲。而AT-1的缺點也很明顯,就是過于笨重,無法讓步兵獨立攜帶參加戰斗,因此,蘇聯人需要給這種導彈找一個發射平臺。這也就是本文的主角,2P系列導彈發射車的誕生背景。
▲安裝有四枚3M6-Shmel(北約代號AT-1)反坦克導彈的2P26發射車
首輛問世的導彈發射車被命名為2P26,于上世紀50年代末在蘇聯紅軍中服役。2P26的前身是技術較為成熟的GAZ-69輕型卡車,這是蘇聯為了取代二戰期間美國通過租借法案援助蘇聯的威利斯吉普的產物。相較于前者,GAZ-69的車身更大,越野性能也不俗,被視為一款優秀的運輸載具一直沿用了幾十年。
▲GAZ-69
由于GAZ-69的動力足以拖動一門輕型野戰炮,因此天生具備裝載AT-1的能力,通過對車體后部進行改裝,便可加裝對應的導彈發射架。2P26最大公路行駛速度為56英里/小時,乘員兩人,即駕駛員和發射員,發射員的座椅朝后以便觀察導彈,而駕駛員也可以通過后視鏡觀察后方情況。4枚導彈在運輸時垂直立起,發射時再旋轉至和地面平行。而在2P26問世后,它卻獲得了一個“嬰兒車”的綽號,同其坦克殺手的定位在描述上或許有些偏差。
▲匈牙利陸軍的GAZ-69
▲以色列Batey ha-Osef博物館中的2P26
▲GAZ-69駕駛艙內部細節
時間來到1960年,蘇聯再次推出了一種新式AT-1反坦克導彈載具,即2P27。這一次,2P27選用的底盤來自于BRDM-1裝甲車,也是蘇聯第一種專業裝甲偵察車。就機動性而言,BRDM-1比GAZ-69更好,在常規路面行駛時采用四驅模式,而在越野的時候,收在底盤下方的另外兩組車輪可被放下以增強越野機動能力,因此可以較好的應對復雜路面的考驗。與此同時,BRDM-1還具備水陸兩棲能力。
▲20世紀70年代,在波蘭服役的BRDM-1
▲一次兩棲演習中,一輛波蘭BRDM-1裝甲偵察車和一輛PT-76輕型坦克在進行涉水登陸
2P27可一次性攜帶三枚AT-1導彈,導彈被安放在可伸縮的軌道上,在計劃射擊前士兵需要將蓋板和后擋板打開,導彈即可進入戰斗狀態。由于是基于裝甲車改進而來,因此2P27也具備一定的防護性能,盡管這些鋼板最厚也只有0.4英寸。
▲處于發射狀態的2P27
在發射時,AT-1導彈使用MCLOS有線制導系統進行制導,因此打擊精度比常規反坦克炮更高。該系統由一個操縱桿控制,通過輸入信號指令來引導導彈攻擊目標,該系統可以從發射車上拆下,令發射者遠程控制導彈打擊目標,其中2P26的最遠控制距離為98英尺,而2P27更遠,達到164英尺。
▲AT-1反坦克導彈
1962年,蘇聯人再次推出了一款新式反坦克導彈發射車,這就是2P32。同2P27一樣,2P32也是基于BRDM-1改進而來,并對攜帶的導彈進行了升級,從原有的AT-1升級至AT-2。由于翼展更小,因此一輛2P32可以一次性攜帶四枚導彈。同前作相比,AT-2的優勢在于射程更遠,飛行速度更快,因此可以減少目標的反應時間,但無線電控制的引導方式使得導彈更容易遭到干擾。
▲2P32導彈發射車
▲一枚AT-2C反坦克導彈
▲AT-2B反坦克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