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小心眼是一直小心眼的。只不過不再吃醋了而已。
寶玉挨打前后,兩人定情,從此黛玉不再猜疑試探;
行酒令、送燕窩之后,黛玉和寶釵結為“金蘭契”,從此黛玉不再吃醋——不光不吃寶釵的醋,連對妙玉也寬容起來,肯把寶玉單獨留下;
但,黛玉的小心眼是一以貫之的。
第四十九回,寶琴李嬸邢岫煙等人來了,人家都高興,只有黛玉“見了,先是歡喜,次后想起眾人皆有親眷,獨自己孤單,無個親眷,不免又去垂淚”;
第六十二回,香菱行酒令不會,湘云悄悄指點,“黛玉偏聽見了,說:‘快罰他,又在那時私相傳遞呢。’”;
還是第六十二回,湘云行酒令說了句“這鴨頭不是那丫頭,頭上那討桂花油”,晴雯等人要罰她酒,還要她“每人給一瓶子桂花油擦擦”,黛玉就笑著說“他倒有心給你們一瓶子油,又怕掛誤著打竊盜的官司”——這是指前兩天彩云偷玫瑰露被查、寶玉頂缸的事。本來已經悄悄處理完了,但寶玉當然不會瞞著黛玉。黛玉這時候又翻出來調侃,卻沒注意誤傷了彩云——而誤傷之后,她又后悔,趕快岔開話題,以求彌補。
我國語言博大精深。黛玉細心、敏感、真情外露、不善掩飾。這些特點,換一個說法,就是小心眼、“小性兒”了。
如果我們喜歡黛玉,也不必“為親者諱”,否定她有這樣那樣的缺點;
如果我們不喜歡黛玉,也不需要借題發揮,把一個十來歲、十幾歲女孩子的敏感,演繹為別有用心的“腹黑”。
就事論事,黛玉的確是小心眼。她的小心眼在與寶玉的愛情中,表現得最突出、最明顯。可是離開愛情這個范疇,她的小心眼也沒有改變。
如果不是“小性兒”敏感,第四十九回、六十二回這些事,她會做出來嗎?
并且,“小心眼”并不一定要表現在言語刻薄方面。比如尤二姐進賈府后,“園中姊妹如李紈、迎春、惜春等人,皆為鳳姐是好意,然寶黛一干人暗為二姐擔心。雖都不便多事,惟見二姐可憐,常來了,倒還都憫恤他”。
寶玉是對一切美麗的年輕女性都懷有憫恤之心的。而黛玉呢,如果沒有敏感的“小性兒”,她能有“暗為二姐擔心”的先知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