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音樂人李榮浩的一首《烏梅子醬》在某音爆火,“烏梅子醬是什么意思”連上幾天熱搜。
這首歌曲旋律歡快、歌詞朗朗上口,帶著戀愛的甜蜜和愉悅,深受聽眾喜愛。
因“烏梅子醬”四個字念著嘴角會輕輕上揚,就像在微笑。
隨著歌曲在網絡視頻中廣泛傳播,“烏梅子醬”也被用來形容喜歡的人淺淺而甜美的微笑。
那么,同為音樂人的丁老師,為什么會對這首歌進行批判呢?
談起這首歌,他單從歌詞上就認為這首歌俗不可耐,還很夸張地說:“驚掉了下巴”。
他認為,歌詞完全卡在了旋律的點上,迎合了市場需求。
是哪種市場呢,對標的是小鎮青年、初中畢業文藝骨干以及愛而不得的打工者的精神需求。
而李榮浩之所以創作出這樣的歌詞,是因為他“文化水平不高,審美水平有限。”
不得不說,丁老師真的很敢說,很大膽。
丁老師認為,這種創作是一種向下扎根,妥協市場,迎合市場的行為,是不可取的。
他也坦言自己參加過一檔節目,有提過這個觀點。
認為創作者應該向上突破,而不應該向下兼容。當時遭到了反駁,反對者認為:應該向下扎根,向上開花。
向下扎根的創作就是和老百姓站在一起,創作出他們能聽懂,會點贊、轉發的作品。
而丁老師覺得,藝術家應該勇于突破自己所能達到的極限。
而不應投機取巧地為了流量,創造口水歌曲來博取大眾眼球。
有網友對他的觀點提出了異議。
提出:藝術和群眾并不沖突、音樂存在是為了讓人愉悅、有人喜歡就有價值等觀點。
其實,近些年來,《學貓叫》《晚安晚安》《黑桃A》火遍全網的網紅神曲,所包含的文化內涵讓聽眾們爭議不斷。
究其根本,獨善其身,要有自己的審美和愛好,提高判別能力。
同時希望創作者們提高審美能力,創造出富有內涵的作品。
既要向下扎根,更要向上開花。
你認同哪個觀點呢,認為《烏梅子醬》是口水流量歌曲嗎?
#李榮浩#?#網絡神曲#?#烏梅子醬#?#丁太升點評烏梅子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