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都很關注孩子的身高,都希望孩子長高個。普遍認為:父母高,孩子自然也會高些。實踐證明:決定孩子身高的因素包括家族遺傳、營養狀態、內分泌激素水平、生活方式以及環境因素和疾病影響,在此基礎上還會有很大的個體差異。
對孩子身高,家長可能有以下幾個常見的誤區:
01 父母高,孩子身高一定高
首先,我們可以算算孩子的遺傳身高:男孩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5厘米,女孩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5厘米,這里的5厘米是指上下浮動的區間值。雖然身高和遺傳有密切的關系,但是遺傳身高有上下10厘米的浮動范圍,如果孩子的身高向遺傳的上限靠近,孩子的身高就較為理想;如果孩子的身高向遺傳的下限靠近,孩子就達不到理想身高,甚至矮小。
02現在孩子比同齡兒高,長高不成問題
對于瘦小的孩子,家長覺得孩子身高體重都沒有達標,總是比較擔心,而對于又高又胖的孩子,家長往往比較放心,但恰恰這類孩子是我們需要關注的。為什么有些又高又胖的孩子最后長不高呢?因為超重或肥胖的孩子常伴有骨齡的提前。比如,孩子實際年齡5歲,骨齡已經7歲了,而骨齡提前會影響孩子的身高增長時間。相比較苗條型的孩子,粗壯型的孩子容易骨齡提前,即長個子的時間縮短了。孩子每年長5-7厘米,如果骨齡提前一兩年,就可能少長7-14厘米。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控制孩子的體重,可給孩子拍一個骨齡片,更好地了解孩子身高的增長情況。
03孩子又瘦又小,要讓孩子吃胖了才能長高
如果孩子又瘦又小,家長首先關注的往往是體重而非身高。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如果體重長不上去,必然影響身高。為了讓這些孩子長肉,家長常常讓他們吃很多主食、甜食,或睡前加餐,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要知道,實際上身高的增長要比體重的增長重要得多。一般來說,2-3歲以后的孩子,身高每年增長5-7厘米,體重每年增長2千克。如果孩子身高的增長能達到5-7厘米,但是體重長不到2千克,一般是沒有問題的。反之,如果身高的增長只有3-4厘米,但是體重增長3-4千克,這個結果并不好。
04孩子還沒有發育,不著急
男孩變聲和女孩月經初潮是標志孩子進入青春期發育后階段的特征,這個階段,孩子的骨骺已經接近閉合,身高開始進入停長倒計時。有個病例:一個11周歲的女孩子,身高1.45米,本來也屬于正常身高,但這時月經初潮來臨,到醫院一測骨齡,已經達到13歲了,骨骺已經接近閉合,錯過最佳干預治療期,沒有太多空間生長了。
05孩子不高可能是長得晚,等著就行
兒童長高,每年都要領“指標”。一般正常的足月新生兒身高50厘米左右,出生后第一年生長最快,可增加25厘米,第二年增加10厘米左右。3歲以后至青春發育期前(即女孩大約9-10歲,男孩大約11-12歲前),每年身高增長5-7厘米。身高要每年達標,年年總結,哪一年沒達標,及時找原因加以改善。如果發現孩子的身高一直在同齡兒的百分之三或以下,要積極干預,如果盲目等待,有可能錯失良機,造成終生的遺憾。
關注孩子身高,不是以后的事,請從現在開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