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歷法,是一門古老的自然科學,它里面有著很深奧的歷法知識。像我國農歷中對閏月的設置,以及對每個月月圓月缺地形象描述,這都凝聚著我們祖先出色的智慧。特別是歷法中很多對年景的神奇的預言,更是讓人由衷地佩服!比如:進入2023年,歷書上說今年是“一龍治水,十牛耕地”,啥意思?
首先,我們先說說,為啥說今年是“一龍治水,十牛耕地”?這其實在我國民間流傳的《望星樓正宗通書》中的第一頁就寫得清清楚楚了。原文是這樣寫的“一龍治水,十牛耕地,八屠共豬,二日得辛……”,那么,古人是依據什么來說今年是“一龍治水,十牛耕地”的呢?這就牽扯到我國的歷法知識了。
我們只要打開歷書,便會發現其中的貓膩。因為今年正月初一是庚辰日,而辰屬龍,所以,初一的龍日便是“一龍治水”;而正月初十為己丑日,丑屬牛,所以,初十的牛日便是“十牛耕地”;依此類推,“八屠共豬”便是正月初八日是豬日;“二日得辛”,便是正月初二日為“辛”日……,不過,這種推算,只能選擇每年的正月才行。
其次,我們再來說說,歷史上說的“一龍治水,十牛耕地”,究竟是啥意思?這一句話其實是編寫歷書之人,對今年年景的一種預言。在我國民間,直到現在還流行一種風俗,那就是“送春”。啥是“送春”呢?在每年交春前,有專門的人上門來給農村各家各戶“送春”,他們會送給戶主一本歷書或一張畫有“春牛”的字畫,同時還會說一些奉承主人的話。
這個時候,很多人便會拿出一些錢或糧食送給他們,這些人的行為便是“送春”,在以前,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來“送春”的,民間傳說,歷史上只有姓向的人才能“送春”,因為他們的祖先被皇帝封為了專門的“春”官,不過現在的人,已經不再遵守這一規矩了。然而在古代,我國的歷法,便是由專門的“春”官來編寫的。
他們在編寫歷書時,便會通過推演,對每年的年景作出預測。說到這里,可能會有人問:一龍治水,十牛耕地。這到底是說今年的年景好,還是不好呢?這個問題就要進行具體分析了。比如“一龍治水”與多龍治水相比,一龍治水的年歲雨水較多,因為多龍治水便會出現“龍多相礙”的情況。但雨水多到底好不好,這就要看下雨的時間、地點了。
說得直白點,這句話只是預測今年的雨水較多,讓百姓引起重視罷了!那么,“十牛耕地”又是啥意思呢?從字面的意思理解,說明今年耕地的牛很多,這說明地比較難以耕耘,反過來說,今年的春耕季節可能要遇上干旱了!因為農民耕地離不開水呀!從這里也可斷定,今年的雨水在上半年可能集中在農歷的正月到二月初這一段時間。
到了農歷三月份,就可能要出現干旱的情況了。當然,上述說法也只是針對我國大部分地區而言,并不是說我國所有地區都是這樣的情況。而“八屠共豬”,其說法又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給百姓給出暗示,八個屠夫殺一頭豬,這說明今年的豬很少,也就是說,今年百姓養豬比較難,有可能出現豬瘟等情況。或許有人會質疑,誰知道這些預言準不準呢?
這個問題并不難,諸位可以對照往年的歷書,看看歷書上寫的那些預言是不是準確呢?因為畢竟我國的歷法之所以能夠流傳幾千年,肯定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哦!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