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閩清的小東最近十分苦惱,因為他與父母之間的溝通出現了問題,希望進行一次調解。
兒子:父母看管嚴格 導致心情壓抑
小東今年20歲,他認為自己有獨立生活的能力,然而這半年多來,父母卻不讓他出去工作,還是把自己當成孩子,小東覺得在家的生活令他壓抑。
小東
因為我自己也沒什么技能,那只能從最基本的做起,做端盤子、洗盤子之類的。我有跟他們溝通過,他們還是那樣子否定我。
小東自稱有過工作經歷,但試用三天后,老板就讓自己先回家了。
阿云:治療結束后心理發生變化
在與曉東的初次溝通中,調解小組感受到,雖然曉東的語速偏慢,但是邏輯表達還是較為清晰的。那么為什么父母對小東的監護如此嚴格呢?
小東的母親阿云介紹,2017年時,還在上初中的小東因腦生殖細胞瘤休學在家,原本成績不錯的他,因為治療受到了不小的影響,也因此變得個性孤僻。作為母親的阿云一是擔心兒子的病情和身體,再者是擔心他孤僻的個性無法與人相處融洽。
調解小組:雙方應多溝通 嘗試理解
調解小組認為,家人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沒有用對方法,以至于得不到小東的理解。
在調解小組的開導下,小東也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時也嘗試著邁出改變的第一步。
心理專家:
小東需要更多情感和精神上的支持
看得出來,小東雖然愿意做出改變,但他的內心不免掙扎。心理咨詢師認為,小東患病時正處于青春期,身體和心理的變化都讓他覺得無所適從。
心理咨詢師 張小靜
青春期的少年他會更渴望能夠融入團體,能夠被同齡人的團體所接納,被他們所認可。那如果在這個階段發生了一些他在這個人際關系當中受過傷害,他可能會變得不敢相信別人,甚至可能也會或多或少地去懷疑自己的能力或是價值,那么出于一種心理的保護,他可能就會不想要跟更多的人接觸,因為他并不確定那些人會真的理解他還是會傷害他啊,所以會帶來一些很大的影響。
母子承諾共同改變 一起適應新生活
通過調解小組的耐心勸導,小東同意可以從家中的小事做起,讓父母看到自己的改變。同時他還提出,希望父母可以跟他一起做出改變,他可以有自己獨立的空間。對此,阿云也作出承諾,會尊重小東想法。
心理咨詢師:放下焦慮 做到傾聽
在親子關系中,如何溝通是很多家長的困惑,不當地處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叛逆行為,會使親子之間的關系變得冷漠和生硬。心理咨詢師建議,用心聆聽對方的想法才是最好的溝通方式。
心理咨詢師 張小靜
溝通最好的方式是當我們想要去了解對方的想法和愿望的時候,我們可以試著先擱置自己的想法,先專注地聽一聽對方真正的想法和愿望,然后試著換位思考、去感受,如果我在他這樣的一個位置,我會有什么樣的一些具體的情緒和感受,那通常這樣的話,就會達成一種比較好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