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覺得簡單的事,現在做起來笨手笨腳;工作時總是注意力不集中,回家想學習一下拿起書卻很難看進去……遇到這些情況,人們開始懷疑:我變笨了嗎?尤其是近期,上網一搜發現好多人有類似感覺,這感覺還有一個名字,叫“腦霧”。
“腦霧”是什么?
其實,“腦霧”不是一個科學專業名詞,這個名字由來已久,最早由德國醫生格奧爾格·格雷納于19世紀初提出,用來形容一種帶有譫妄表現的認知缺陷。
20世紀90年代,它再次流行起來,用來描述患有慢性疲勞綜合癥和一些自身免疫疾病的狀態。如今,有幾十種疾病與“腦霧”有關,比如更年期、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焦慮和抑郁等。
“腦霧”這個詞語可以說非常形象,形容一種大腦云山霧罩的感覺,這種感覺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反應變慢、精神疲倦等。這在生活中很常見,比如,某天晚上沒睡好,早晨卻要早起去上班時候的感覺。
好消息是,科學家研究發現,“腦霧”并不是如癡呆一樣會出現不可逆的大腦結構損害,急性病因導致的“腦霧”大多數在3個月左右可以好轉。
如何更好更快恢復?
一旦出現“腦霧”,想盡快恢復,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大腦好好休息。
1.好好睡覺
充足睡眠可以使我們鞏固記憶,進行自我修復。因此,睡眠前放下手機,泡個腳,都是很好的助眠方法。
2.健康飲食
多吃大腦喜愛的食物,比如地中海飲食結構,保證充足的新鮮水果蔬菜,適當攝入肉蛋奶,減少甜食、過度加工類食品的攝入。
3.適當鍛煉
規律鍛煉可以提高大腦的能力,有助于大腦的健康。不過“腦霧”嚴重時,不建議做劇烈運動,推薦做瑜伽、拉伸、太極等比較舒緩的運動,根據自身狀況來靈活調節。
4.減輕工作強度
“腦霧”嚴重時,建議工作中“每次只做一件事”,這樣可以減少大腦消耗,也可以更少出錯。
出現了“腦霧”,不要著急,保持輕松心態,做些讓大腦喜歡的事,大腦會更好地從“云霧”中清明起來。
作者:賀旻 丁晶(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
圖:本報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