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里,林沖和武松的實力都很強,但兩人從未交過手,于是有人就很好奇,他們到底誰更能打?
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武術比試肯定是可以分出高低的,林沖和武松雖然沒有比試過,但是通過分析他們的戰績和性格 ,我們就可以輕松得出結論。
誰學藝更精?林沖和武松的師傅都是北宋末年著名武術大師周侗,其中林沖是正式弟子,武松則是不記名弟子。
根據小說和民間的評書作品記載,周侗一共收了六名弟子,大弟子盧俊義,二弟子史文恭,三弟子林沖,四弟子武松(不記名),五弟子魯智深(不記名),最后一名關門弟子就是著名的抗金名將岳飛,周侗也將畢生絕學都傳授給了岳飛。
既然他們是師出同門,那比較起來就容易多了,這里我們除了岳飛不參加這次評比,就看《水滸傳》里的五位。
盧俊義是大弟子,也是五位中最有錢的,周侗有沒有收他的學費暫且不提,以盧俊義的為人,孝敬師傅的東西肯定不會少,這樣的弟子自然能討得師傅歡心,本領也能比其他弟子學的多一些。
事實證明,盧俊義的實力確實居五人之首!本來人家只是一方財主,可是宋老大他們非要想盡辦法拉他入伙,盧俊義的第一戰就是被梁山幾位頭領輪番調戲,每個人與他戰二三回合就跑,一步步引他走進圈套。
從這里可以看出,盧俊義江湖經驗甚淺,但絲毫不影響他的武力值,這在他往后的幾場戰績中可以看出來。
攻打曾頭市的時候,晁蓋被史文恭一支毒箭領了盒飯,吳用也因此提出要請盧俊義上山入伙,否則無人能降住史文恭。
此時林沖已經入伙梁山,而且地位還不低,當初也是他火拼王倫后推舉晁蓋坐梁山第一把交椅,如今晁蓋死于史文恭之手,急得宋江要請外援幫忙,林沖為何無動于衷?
其實并非宋江有意壓制林沖不讓他立功,主要還是林沖自己也沒有把握戰勝史文恭。晁蓋遇害后,宋江發過誓言,誰能報此仇就可當山寨之主!但是宋江心里也非常明白,林沖不會愿意做梁山寨主的,所以宋江打壓林沖的說法不成立。
面對史文恭,宋江對林沖沒有信心,林沖自己也沒有把握,所以才大費周折逼盧俊義上山落草。而盧俊義也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將史文恭生擒活拿!
史文恭同樣是周侗弟子,他沒有與林沖交過手,但是僅用了二十回合就讓秦明落荒而逃;林沖與秦明也未交過手,但兩人都與呼延灼打過,都是打了差不多五十個回合,還都打成平手,所以林沖與秦明實力應該差不多。
由此可以看出,史文恭的實力在林沖之上!
至此,周侗的三名正式弟子排名如下:盧俊于>史文恭>林沖。
再說武松和魯智深,這兩位是周侗的“不記名弟子”。那么什么是不記名弟子?
記名弟子就是名義上的弟子,但沒有被師傅正式承認,而不記名弟子就更慘了,連名份都沒有,甚至算不上真正的弟子。
不記名弟子通常是在偶然的情況下遇到師傅,得到師傅一丟丟的指點,然后兩人就分道揚鑣,也可以說是萍水相逢的交情。
《武松演義》里就記載了武松與周侗相遇的場景:武松因為急用錢,只能在街邊賣藝籌錢,偶遇周侗圍觀。武松見這位老人身形不俗,便與他交談,周侗聽完武松的事跡后也非常欣賞,于是教他武功。
武松與周侗相遇是偶然的,周侗教他武術也是一時興起,因此所教的內容肯定沒有正式弟子那么詳細。林沖作為周侗的正式弟子,雖然沒有盧俊義那么“土豪”,無法解鎖更多高級技能,但是學到的東西肯定比武松要多。
林沖與武松的戰績對比水滸傳中有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力氣越大的人,武力值往往比較靠后。武松力氣很大,舉石墩就不說了,他在飛云浦直接將戴在脖子上的木枷撕成兩半。
宋朝的枷最初規定有25斤和28斤兩個等級,景德初年,宋真宗批準了第三個等級的枷為15斤。假如武松用的是最低15斤的枷,戴在脖子上沒有發力點,完全靠手力硬生生撕開,這力量打死老虎一點都不奇怪!
魯智深力氣也大,一棵帶有烏鴉巢的楊樹被他連根拔起,要知道烏鴉不可能在小樹上筑巢,要將一棵大樹連根拔起,估計只有項羽的“過頂之力”能與魯智深相提并論了。
可是這兩位大力士卻未能進“梁山五虎”之列,可見技巧比力量更重要!
林沖作為梁山五虎將之一,他經歷了數十次大戰役而無敗績:祝家莊生擒扈三娘、高唐州五回合刺死于直,征遼時殺死寶密圣,兩回合斬殺賀拆,南豐之戰單挑對方兩員大將——柳元和潘忠,并成功斬殺柳元……
作為八十萬禁軍教頭的林沖,在戰場上的表現也完全配得起禁軍教頭的稱號。
武松在加入梁山之前,他的最佳戰績就是赤手空拳打死老虎,還有在飛云浦手撕木枷后以一敵四,這兩場戰斗都表現出武松超常的戰斗力。至于蜈蚣嶺的飛天蜈蚣王道人,由于原文沒有介紹,武松與他打了幾十回合才將其斬殺,此人的武力應該也不低。
再后來,武松劈死耶律得重和貝應夔,這兩場戰斗才是武松“馬下無敵”的體現。耶律得重在太陽陣中騎馬遇到武松,被武松“一戒刀掠斷馬頭”,從馬上掉下來后又被“揪住頭發,一刀取了首級”。
貝應夔是梁山征討方臘的時候,武松與他在城門口吊橋上相遇,被武松從馬上拉下來,一刀結果了性命!
水滸傳有“馬上林沖,馬下武松”的說法,武松在整部水滸傳里沒有騎馬作戰的經歷,但是他在馬下一樣可以輕松干掉馬上的敵人,特別是殺耶律得重時,直接把馬頭都給砍掉了,這樣的力量、速度和精準度,林沖肯定是達不到的。
遺憾的是,梁山在征討方臘時,遇到會使用法術的包道乙,武松的左臂就被他的玄天混元劍給砍斷了。
因此從這些戰績來看,林沖比武松還是要更強一些。
如果林沖與武松交戰,誰能獲勝?我們前面只是分析了武松和林沖的武力值與戰績,但是影響戰斗結果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膽量、怒氣值等等。
習武之人有句話叫“學武先學膽”,膽量不行,就算再高的武藝也是白搭,這方面武松要比林沖強了好幾個檔次。
林沖在妻子被高衙內調戲的時候一再忍讓,陸謙設計拖住林沖,讓高衙內去找林娘子,被林沖發現后只敢提著刀滿大街找陸謙,對于高衙內連屁都不敢放一個。
莫說妻子被調戲,就是在野豬林里,董超和薛霸要取林沖性命,林沖也只是苦苦哀求,與武松面對危險時的表現完全相反!
武松為兄殺嫂后被發配到東平府,牢里的管營有意要幫助他,故意提醒他是否在發配途中鬧了病,這樣可以免去殺威棒,可是武松堅決不配合:
“不曾害,不曾害!打了倒干凈。”
這是武松面對皮肉之苦時的態度,當他面臨生命危險的時候,也就是在飛云浦,他當時已經感覺到了殺機,直接先下手為強,撕開木枷就開戰!
所以武松在膽量方面要強于林沖,他不像林沖那樣顧慮太多,有種“不服就干,大不了一死”的心態。
武松的這種性格也決定了他一輩子都不會記仇——有仇當場就報了!
林沖則是一輩子過得憋屈,老婆被上司兒子調戲不敢反抗,初進梁山被王倫壓著不敢反抗,好不容易鼓起勇氣殺了王倫,自己又沒有膽量坐上梁山的頭把交椅,只能拱手送人……
因此從武松和林沖的性格來看,真要開戰,武松的勝算更大一些!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
結束語《水滸傳》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梁山好漢之間,特別是武藝高強的好漢之間,很少有交過手的,就算交手也是沒分出勝負就被打斷了。
比如林沖為了要拿投名狀與楊志交戰,兩人打了幾十個回合未分勝負,此時王倫就跳出來制止了。
武松上二龍山,《水滸傳》沒有過多記載,但在評話《武十回》里有說。當時武松故意激怒魯智深,想試一試他的實力,結果林沖的徒弟曹正跳出來要與武松比試。
曹正教訓楊志吃霸王餐的時候,還能與楊志大戰三十回合,但在武松面前,僅三招就撐不住了!
魯智深那時候并不認識武松,面對挑釁也是火冒三丈,提起禪杖就向武松打來!兩位水滸中的大力士首次交鋒,卻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激烈,在這場戰斗中,武松向魯智深劈了三刀都被禪杖架開;魯智深向武松揮了兩禪杖,也被武松擋住。
兩人就這么比劃幾下,菜園子張青和母夜叉孫二娘馬上過來解圍,武松此時也亮出身份,眾人哈哈大笑,攜手走向二龍山過起了逍遙自在的生活。
這段故事在評書中被稱為“三刀換兩杖”,武魯雙方雖然有交手,卻未分勝負,這應該是作者有意不讓他們分出輸贏。
《水滸傳》的作者主要還是刻畫里面的人物性格,讓每一位故事里的人物都鮮活起來,也讓每個人物都擁有自己的讀者“粉絲”。這些人物里,特別是排名靠前的人物要進行比試時,誰輸都不合適,所以每當他們交手的時候,總會有人出來干預。
大家對此怎么看?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