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個警醒文。
中午吃飯時,聽我媽講了我們村,兩個工業(yè)鹽中毒的事情。
一家姓劉,一家姓王,兩家沒有關(guān)系,是兩個事,我會分開寫。
01.
下面寫第一個事:
說的是姓劉的這家,夫妻倆沒有親生的孩子,收養(yǎng)了兩個,一兒一女。
那時候的農(nóng)村,孩子的來源已不可追溯,不知是買的還是過繼的。
這一對兒女轉(zhuǎn)眼就二十來歲了。
一天,劉父帶兒子出門去跑活了,家里剩下劉母和女兒,準備中午包餃子吃。
我們那邊都是干輪的,家家戶戶弄個小作坊,車輪、跑輪,只要跟輪沾邊的,都干。
有一種“打眼”的活,需要用到一種“工業(yè)鹽”,就是亞硝酸納。
把工業(yè)鹽用水瀉開,灌進小噴壺里,“打眼”的時候噴在輪上,不容易生銹。
人們也知道,這種工業(yè)鹽有劇毒,為了不弄混,會把工業(yè)鹽放專門工作的地方,也會告誡小孩,不能入口。
可不知怎么的,劉母那天糊涂了。
她用白菜拌餡的時候,需要用鹽把里面的水逼出來,想著用廚房那個食用鹽太貴,用工作那屋的鹽便宜。
于是,她就去抓了兩把放進菜里擠了 ... ...
吃飯的時候,恰巧一老太太帶著孫子去串門,小孩看到剛出鍋的餃子,饞吶,鬧著要吃。
劉母就給小孩也盛了一碗。
劉母身體不太好,平時吃藥比吃飯還多,北方的餃子個頭大,所以,她吃了兩個就吃不下了。
串門的老太太沒吃,小孩吃了一小碗,劉家女兒吃了一大碗又續(xù)了半碗。
吃完,收拾了桌子,劉母和老太太嘮了會天,女兒就在旁邊待著。
女兒和小孩就開始喊肚子疼,沒一會就暈過去了。
村里沒有大醫(yī)院,只有小醫(yī)館,也是是個體戶開的。
先把倆孩子送到小醫(yī)療,人家一看,說這邊治不了,又趕緊送市里醫(yī)院,在路上,倆孩子就都沒了。
劉母因為吃的不多,到醫(yī)院洗了胃沒什么事。
不過,她知道女兒被毒死后,精神也垮了,本來身體就不好,這下子更要命了。
串門的老太太也瘋了。
農(nóng)村有習俗,未成家的人死后不能入祖墳。
雖然,現(xiàn)在實際上也沒有什么祖墳了,但是,還是有這個習俗。
劉家兩口子,就給女兒找了個冥婚,要了點彩禮,就把她跟另一村的小子合葬了。
總結(jié):做事情的時候要認真對待,不要糊弄存僥幸心理,不要想當然,不了解的事要去查清楚再進行。
02.
第二個事:
王家這兩口子在村里條件不錯,生了一兒一女。
為了敘述方便,下文稱王家丈夫為“王男”。
這男人吶,掙了點錢就不安分了,背著他媳婦在外邊勾搭上一小三。
小三是個離異的,見王男條件不錯,就攛掇著他離婚。
王男一開始說家里還有兩個孩子,離了婚孩子怎么辦?
而且,家產(chǎn)是兩口子共同掙下的,離婚還得分財產(chǎn)吶。
但是,架不住小三一直鬧騰,王男就回家跟他媳婦說了要離婚的想法。
農(nóng)村嘛,哪家哪戶有什么情況,一陣風就能吹遍全村。
他媳婦其實早知道王男出軌了。
不過,他媳婦是那種傳統(tǒng)女人,死活不離。
王男就想了一招陰狠的。
他去拿來兩瓶工業(yè)鹽水,扔給他媳婦一瓶,說:“今天不離婚,咱倆就都死這得了。”
他媳婦居然答應(yīng)了。
王男喝了一口工業(yè)鹽水,沒咽,存在嘴里。
他媳婦見王男喝了,不疑有他,就對著瓶口像干啤酒那樣“噸噸噸”,把一瓶全喝了。
王男見媳婦中計了,就出去把嘴里的工業(yè)鹽水吐了,咽下去的也就一兩滴。
沒過一會,他媳婦就臉色變了,暈倒在地。
王男見到這情況,沒送她去醫(yī)院,而是打電話通知他媳婦娘家人。
媳婦娘家人來了一看,人早死了,以為是自殺,啥也沒說,后事也沒商量,直接就走人了。
哎,怪不得,他媳婦寧愿死也不肯離婚呢。
她男人陰狠不靠譜,娘家人也冷血靠不住,自己也沒本事,還有孩子。
總結(jié):女人一定要學會愛惜自己。打鐵還需自身硬,靠誰都不如靠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