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早早來到學(xué)校的蘇曉茹和尚藝琳在學(xué)校門口遇到沈正彤。
蘇曉茹躍躍欲試,對尚藝琳說:“咱們打劫沈正彤的零食吃。”
兩個女孩子攔住徑直走過來的沈正彤:“打劫!把零食給姐拿出來!”
應(yīng)付不了新同桌老同桌的死纏爛打,沈正彤乖乖掏出書包里的口香糖。嘴饞的蘇曉茹、尚藝琳不客氣地?fù)屵^來,剝開包裝紙,放在嘴巴里有滋有味地嚼起來。
三人一起上樓,教室里的人還很少,只有炎亞綸、韓雯等幾人。
蘇曉茹把書包卸下來,塞進(jìn)書桌箱子的時候,意外摸到了兩個棒棒糖。她嚼著口香糖,問后面的韓雯:“梁廷鏘來了嗎?”
韓雯說:“我也剛來,不知道。怎么了?”
“我這兒有兩個棒棒糖,你吃一個吧。”蘇曉茹遞給韓雯一個棒棒糖,“有難同當(dāng)有福同享。”
“看來是梁廷鏘榆木腦袋開竅,知恩圖報了。”韓雯一邊吃一邊說,“一定是他爸爸看他這次考試好,龍顏大悅獎勵了他。”
“你笑什么啊?”把棒棒糖含進(jìn)嘴里的蘇曉茹問韓雯后面竊笑的炎亞綸,“想吃啊?沒有了!”
等大部分同學(xué)都來了,梁廷鏘姍姍地差一點遲到。
這是開家長會,不是學(xué)生
語文老師陳平,打開電腦,讓學(xué)生聽第二十五課《望月》的伴樂朗誦。隨著優(yōu)美音樂,蘇曉茹思緒緩緩進(jìn)入了課文故事:“夜深人靜,我悄悄地走到江輪甲板上坐下來。月亮出來了,安詳?shù)赝聻⒅那遢x。月光灑落在長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動的江水中,有千點萬點晶瑩閃爍的光斑在跳動。江兩岸,蘆蕩,樹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處隱隱約約地伸展著,起伏著。月光為它們鍍上了一層銀色的花邊……”
精彩的朗誦結(jié)束了。
陳平老師問大家:“誰還能背出關(guān)于月亮的詩?”
大家爭先恐后地高舉胳膊,蘇曉茹也伸出了手。
老師挨個點名:“程佳書。”
程佳書站起身:“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好,坐下。”陳平老師接著點名,“李一琴。”
李一琴站起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坐下。”老師還問,“蘇曉茹。”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蘇曉茹跟爸爸學(xué)過這樣的句子。
“坐下。——李思雨。”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班長李思雨脫口而出。
“坐下。——韓雯。”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坐下。——沈正彤。”
“共看明月應(yīng)垂淚,一夜鄉(xiāng)心五處同。”
“坐下。——炎亞綸。”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坐下。——孟祎。”
“不見鄉(xiāng)書傳雁足,惟見新月吐蛾眉。 ”
“坐下。——梁廷鏘。”
“嗯~~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梁廷鏘猶豫一下。
“課本上有,不算。”老師提醒。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看在兩個棒棒糖的面子上,蘇曉茹小聲提示同桌愣頭青。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梁廷鏘在蘇曉茹的友情提示下,完成任務(wù)。
陳平老師轉(zhuǎn)換問答題:“關(guān)于月亮的詩先背誦這么多。下面,咱們要說說文中的問題。月亮像什么……?”
“月亮像白玉盤。”王瀟瀟說。
“對。還有呢。”老師說。
“月亮像一盞燈,照亮回家的路。”李瑤瑤說。
“月亮就像我們的好朋友,傾聽我們的心事。”程佳書說的更加抽象。
“他們說的怎么樣?”陳平老師大聲問。
“一般般。”由于大家沒有出聲,結(jié)果吳文洪的輕聲回答脫穎而出。
陳平老師聽見了吳文洪的話,就追問:“那么你說一個更好的。”
“月亮像~燒餅~~。”騎虎難下的吳文洪鼓起勇氣說。
“你說的是陰天的月亮吧?”陳平老師微笑著。
“老師,他家是賣燒餅的。”梁廷鏘終于逮著機(jī)會,將了吳文洪一軍。
“哈哈哈。”大家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