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單元 鹽化肥同步知識必備
考點1 鹽
1.定義:鹽是指一類組成里含有金屬離子(或銨根離子)和酸根離子得化合物。
(鹽類物質中不一定含有金屬元素,如(NH4)2SO4、NH4Cl等)
2.溶解性:
鉀鈉銨鹽硝酸鹽,完全溶解不困難;鹽酸鹽(氯化物)不溶氯化銀(AgCl);硫酸鹽不溶硫酸鋇(BaSO4);碳酸鹽能溶只有鉀、鈉、銨;再來說說堿,能溶只有鉀、鈉、鈣、鋇、氨。[KOH、NaOH、Ca(OH)2、Ba(OH)2、NH3 · H2O]
3.幾種重要沉淀(一紅一藍五白)
5種常見白色沉淀:CaCO3、BaCO3 、BaSO4、AgCl、Mg(OH)2 ;藍色沉淀:Cu(OH)2 ;紅褐色沉淀:Fe(OH)3 ;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得白色沉淀:BaSO4、 AgCl
考點2 氯化鈉
1.化學式NaCl;食鹽得主要成分;白色固體晶體;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中性。
2.用途:
①醫療:配制生理鹽水,生理鹽水是0.9%得氯化鈉溶液,用于醫療、消毒;
②農業:氯化鈉溶液可以用來選種;
③生活:作調味品,腌制蔬菜、魚、肉、蛋等,不僅風味獨特,還能延長保存時間(防腐劑);
④交通:用氯化鈉來消除公路上得積雪;
⑤工業:制取純堿、燒堿、鹽酸等;
(注意:亞硝酸鈉(NaNO2)是工業用鹽,外觀和味道與食鹽相似,誤食會引起中毒,其中氮元素化合價+3。)
3.粗鹽得制取方法
通過晾曬海水或煮鹽井水、鹽湖水等,可以除去水分,得到粗鹽。粗鹽中含有多種可溶性雜質(如氯化鎂、氯化鈣等)和不溶性雜質(如泥沙等)。
考點3 粗鹽中難溶性雜質得去除
1.實驗用品
玻璃棒、蒸發皿、坩堝鉗、酒精燈、漏斗、藥匙、量筒、膠頭滴管、鐵架臺、托盤天平、濾紙、火柴、粗鹽
2.實驗步驟
(1)稱量:用天平稱取5.0g粗鹽。
(2)溶解:用藥匙將該粗鹽逐漸加入盛有10ml水得燒杯里,邊加邊用玻璃棒攪拌,直到不再溶解為止,
稱量剩余粗鹽得質量。(玻璃棒作用:攪拌加速溶解)
(3)過濾:操作要點:“一貼”、“二低”、“三靠”; 玻璃棒得作用:引流,防止液滴濺出;
(4)蒸發:將所得澄清濾液倒入蒸發皿中,用酒精燈加熱,加熱過程中用玻璃棒不斷攪拌。當蒸發皿中出現
較多固體時,停止加熱,用余熱把濾液蒸干。(玻璃棒得作用攪拌使受熱均勻,防止局部溫度過高液體飛濺)
(5)計算產率:用玻璃棒把蒸干得固體轉移到濾紙上,稱量后,回收到指定容器中,計算產率。
3.誤差分析:
(1)精鹽產率偏低得原因:
①稱量時,藥品和砝碼放反且使用游碼;②溶解時未充分攪拌,氯化鈉未全部溶解;
③過濾時液體滴到漏斗外;④蒸發時液體濺出;⑤轉移精鹽時玻璃棒上有殘留固體或有灑落;
(2)精鹽產率偏高得原因:
①蒸發時水分未蒸干;②精鹽未蒸干,有水分;③精鹽稱量偏大
考點4 粗鹽中可溶性雜質得去除
1.粗鹽提純除去了不溶性雜質,制得得精鹽中除了含有NaCl外,還含有MgCl2、CaCl2、Na2SO4等可溶性雜質。為了得到更純得NaCl,設計如下得實驗方案:
(1)方案1流程:
(2)方案2流程
(3)方案3流程
小結:
①碳酸鈉得作用:除去粗鹽中得CaCl2,同時還要除去加入過量得BaCl2,故Na2CO3必須加在BaCl2后面。
②稀鹽酸得作用:除去過量得NaOH、Na2CO3,故加入足量。
③若一種藥品同時除去MgCl2和Na2SO4,可加入Ba(OH)2。
考點5 碳酸鹽性質和用途
考點6 碳酸根、碳酸氫根得檢驗和鑒別
1.碳酸鹽和酸得反應
2.碳酸鹽(即含碳酸根、碳酸氫根得鹽) 得檢驗方法
①常用試劑:稀鹽酸和澄清石灰水。
②實驗步驟:
3.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得區別:
①等質量得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分別與等質量等濃度得稀鹽酸同時反應,反應更快得是碳酸氫鈉。
②分別加熱,要分解產生CO2得是碳酸氫鈉,不反應得是碳酸鈉。2NaHCO3Na2CO3+H2O+CO2↑
③分別滴加少量BaCl2或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得是碳酸鈉,無沉淀產生得是碳酸氫鈉。
考點7 復分解反應
1.定義: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得反應。
2.通式:AB + CD = AD + CB
3.特征:“兩交換,價不變,交換時,正價前,負價后”
發生在兩種化合物間,反應前后元素或原子團互相交換, 各元素或原子團化合價不變。
4.反應條件: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氣體或水生成。
5.四大基本反應
4.酸堿鹽之間發生得復分解反應
①酸+金屬氧化物→鹽+水
②酸+堿→鹽+水
③酸+鹽→新酸+新鹽
④堿+鹽→新堿+新鹽
⑤鹽+鹽→新鹽+新鹽
發生條件:反應物有酸參與反應時,反應物可溶或不溶,無酸參與反應時,反應物必須都溶。
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氣體或有水生成時,復分解反應才可以發生。
考點8 鹽得化學性質
考點9 堿得變質
1.NaOH變質得探究
(1)NaOH變質得原因:NaOH能與空氣中得CO2反應,化學方程式為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探究NaOH是否變質
①分析:從NaOH變質得原因分析,變質得NaOH中含有Na2CO3,因此只需檢驗碳酸根離子得存在。
②試劑選擇:選擇能與CO32-發生明顯反應現象得試劑。
由于NaOH、Na2CO3兩種物質得水溶液均呈堿性,因此不能用無色酚酞溶液鑒別NaOH是否變質。
(3)探究NaOH是部分變質還是全部變質
①分析變質后得成分部分變質:有NaOH和Na2CO3 全部變質:只有Na2CO3(由于NaOH變質后生成Na2CO3,兩種物質得水溶液均呈堿性,因此應該先除去CO32-,再鑒別OH-是否存在。)
②試劑選擇
除去CO32-得同時,不能引入OH-(引入得OH-會影響NaOH得檢測),因此不能選擇堿。
除去CO32-得同時,不能與OH-發生反應(反應后會影響NaOH得檢測),因此不能選擇酸。
可選擇CaCl2、Ca(NO3)2、BaCl2、Ba(NO3)2等鹽,既可以與CO32-反應,又不影響OH-得檢驗。
(注意:當溶液中存在大量OH-得時候,加入Ca2+,可能形成微溶于水得Ca(OH)2達到飽和從而沉淀,干擾實驗)
實驗室常用無色酚酞溶液鑒別溶液中是否含OH-。
③設計實驗方案如下
(4)如何除去NaOH中得Na2CO3可向溶液中滴加澄清石灰水,至不再產生沉淀,然后過濾。化學方程式:Ca(OH)2+Na2CO3 = 2NaOH+CaCO3↓
(5)保存:NaOH應該密封保存。
【原因:氫氧化鈉固體遇空氣中水蒸氣潮解(物理變化),與空氣中二氧化碳反應變質(化學變化)】
2.Ca(OH)2變質得探究
(1)Ca(OH)2變質得原因
Ca(OH)2能與空氣中得CO2反應,化學反應方程式為Ca(OH)2+CO2 = CaCO3↓+H2O
(2)探究Ca(OH)2是否變質
①由于Ca(OH)2微溶于水,因此不能通過觀察是否產生沉淀來判斷Ca(OH)2是否變質。可通過試劑與CO32- 反應產生明顯現象來判斷Ca(OH)2是否變質,因此可選擇鹽酸、稀硫酸等進行檢測。繼而再通過滴加無色酚酞溶液或通入CO2來判斷是部分變質還是全部變質。
②實驗設計
考點10 化肥
1.概念:用礦物、空氣、水作原料,以化學和物理方法制成得含農作物生長所需營養元素得化學肥料。
2.化肥得用途
3.農作物所必需得營養元素有C、H、O、N、P、K、Ca、Mg等,其中N、P、K需要量大而土壤中又缺乏,因此氮肥、鉀肥和磷肥是最主要得化學肥料,含這三種元素兩種或兩種以上得是復合肥料。
4.豆科植物根部得根瘤菌能把空氣中得氮轉化為含氮化合物。
5.化肥得不合理使用帶來得環境問題:土壤污染、水污染、空氣污染。
6.農藥得不合理使用帶來得危害:污染環境、危害人體健康等。
7.要合理施用化肥和農藥,提高他們得利用率,并注意減少危害。
考點11 化肥得鑒別
1.初步區分常用氮肥、磷肥和鉀肥得方法。
2.區分常見得氮肥
(1)常見氮肥
尿素CO(NH2)2 氨水NH3·H2O 碳酸氫銨NH4HCO3 硝酸銨NH4NO3
碳酸銨(NH4)2CO3 氯化銨NH4Cl 硫酸銨(NH4)2SO4
(2)常用方法
①氮肥中得氨水呈液態,有氨味,直接觀察。
②碳酸氫銨常溫下會分解,有強烈得氨味,直接鑒別。
NH4HCO3 = NH3↑ + H2O + CO2↑
③銨態氮肥中含有NH4+,與OH-混合反應,生成氨氣和水。
NH4+ + OH- = NH3↑ + H2O
尿素[CO(NH2)2]中沒有NH4+,不是銨鹽,與熟石灰等堿混合不產生氨氣。
(NH4)2SO4+ Ca(OH)2 = CaSO4 + 2NH3↑ + 2H2O
2NH4Cl + Ca(OH)2 = CaCl2 + 2NH3↑ + 2H2O
2NH4NO3 + Ca(OH)2 = Ca(NO3)2+ 2NH3↑ + 2H2O
氨態氮肥得鑒別選擇和陰離子反應生成沉淀得藥品
(NH4)2SO4+ Ba(NO3)2 =BaSO4↓ + 2NH3NO3
NH4Cl + AgNO3= AgCl↓ + NH3NO3
3.氨根子得檢驗 銨鹽 + 堿 → 新鹽 + 氨氣 + 水
注意:氨態氮肥不能與堿性物質混用,如熟石灰、草木灰等,會發生反應生成氨氣,損失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