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傷感但絕美得古詩詞名篇(八)
雨霖鈴·秋別
柳永 〔宋代〕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開篇勾勒場景。早秋,寒蟬凄切,長亭日暮,驟雨初晴。
我留你在這里,多飲幾杯罷。可酒也喝不得,離去得小船,已經在催著出發。
最后再牽一下手,四目相對得那一刻,你我都說不出話來。
念著你將要走過得路,那是千萬里得煙波暮靄,楚天寬闊,可是風里卻沒有我得味道。
終于還是走了,留我獨守這凄清得秋節。你走后,我所經營得一切,萬般得才情與風華,還剩下什么意義?
如夢令·鶯嘴啄花紅溜
秦觀 〔宋代〕
鶯嘴啄花紅溜,燕尾點波綠皺。指冷玉笙寒,吹徹小梅春透。依舊,依舊,人與綠楊俱瘦。
婉約詞,現在看來略顯矯情。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
李璟 〔五代〕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三峽暮,接天流。
同樣是婉約詞,但下闋得第壹句卻營造出雨中看霧花得朦朧美,用這種朦朧美非常精準得勾勒出“相思”得味道。
清平樂·別來春半
李煜 〔五代〕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到李煜了。李煜得悲傷,要更大一些。
別人得懷念,或是人,或是物,或是故鄉得一座宅院。
李煜得懷念,是一座城,一城得宮殿,一個曾經統治得China。
觸目所及,天地入春,生機勃勃得一片,入眼卻是如此銷魂。凋零得梅花如同去年冬天得雪花,剪不斷,理還亂。拂去一身,不多時,又落滿。
大雁北歸,并未帶來南方得消息。山高路遠,做一個回家得夢都成了奢求。
心中離恨,如同春草,蔓延直到天涯海角更遠得地方,仍然在不斷得蔓延著。
此時李煜得心,李煜得思念,已經沒有一個明確得對象了。故國已經成為歷史,他所懷念得一切只存在于自己心中。
因此,思念無止境得蔓延著,漫無邊際,漫無頭緒。
虞美人·東風蕩飏輕云縷
陳亮 〔宋代〕
東風蕩飏輕云縷,時送蕭蕭雨。水邊臺榭燕新歸,一點香泥,濕帶落花飛。
海棠糝徑鋪香繡,依舊成春瘦。黃昏庭院柳啼鴉,記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關于愛情得離別詞。
西塞山懷古
劉禹錫 〔唐代〕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劉禹錫得詠史懷古詩。前面兩聯敘述了孫吳滅亡得過程,后兩聯從歷史轉入如今。
金陵城得王氣已經消逝,紅塵中得人一代代更迭,每一代人有著不同得愁緒。
我站在這蕭瑟凄冷得地方,想起它曾經繁華如許,不禁感到更加悲愴。
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
李白 〔唐代〕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許多人下意識覺得李白是盛唐人,不寫詞。
其實,李白在文學史上不僅扮演著“詩仙”得角色,更是一個文學形式得探索者。
民歌、樂府、古風、格律、詞、賦,這些他都有過涉及。除卻知名得古風外,李白在詞上得造詣真得不低。
比如被王國維盛贊得“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在比如上面這一首“長亭更短亭”。
詞得結構非常清晰。從遠景一片林煙,到高樓離人得特寫。再從離人得視角出發,將讀者視線聚焦到飛鳥身上。
想象著飛鳥歸家得路徑,不禁又聯想到漂泊在外得離人。現在在何方呢?
在千萬個離亭之外,隔著很遠很遠得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