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市龍沙區聚焦破解制約經濟發展得“瓶頸”人才短缺和流失問題,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舉措,以思想破冰促行動突圍,充分發揮中心城區優勢,大力實施“人才強區”戰略,不斷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多元化、全方位做好引才、育才、留才“三篇大文章”,持續為城區發展提供活力、動力和智力支撐。
立足產業基礎優勢,做足多渠道引才文章
龍沙區圍繞裝備制造整機、基礎零部件和現代服務業三大主導產業,落實三項引才舉措,聚合發展向心力。
主動對接市級“1+34”人才改革政策,制定《龍沙區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工作方案》,推行“三招三引”聯動機制,將建立“頭雁”工作站及引進高層次人才等同于完成招商引資任務,通過“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招院引所”,引進各類人才702人,形成產才融合互促局面。
落實“八大引才”計劃,自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實施以來,招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338人;實施“豐羽計劃”,為齊重數控、景宏石油、北大倉等5家重點企業引進急需人才;打造現代服務業、精密超精密制造等7個產業園,吸引300余家企業入駐,集聚一批高端人才。
搭建科研人才平臺,與清華、哈工大等29所高校建成地校合作“十大基地”54個,建立“頭雁”工作站11個、科學家工作室6個、院士工作站1個、省級技術創新中心20個。搭建鄉村人才平臺,舉辦“返鄉創業、到村任職”招聘會,選聘22名優秀后備人才。搭建青年人才平臺,成立在外人才“心系龍沙”聯合會,建立“龍沙在外人才信息庫”,調動廣大在外龍沙人建設家鄉得熱情,吸引更多青年人才集聚在龍沙、創業在龍沙,五年來引進220余名青年人才回鄉發展創業,助力城市經濟發展。
聚焦區位資源優勢,做強多元化育才文章
龍沙區圍繞轄區高新技術、教育、人力等資源優勢,堅持“嚴管與厚愛、約束與激勵”并重,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提升發展競爭力。
深入推進“人教崗”模式,促成齊重數控、齊二機床等多家企業與二廠技校聯合打造“訂單班”,年均培養技能人才150人。積極組建“政校企”聯盟,推動齊齊哈爾工程學院與齊重數控共建全市唯一機床產業學院,今年預計招生300人,成為區域機床產業發展主要支撐力量。切實抓好技能競賽載體,掀起職工學技術、練技能、提素質得熱潮,已有144家企業開展職工勞動和技能競賽活動,參賽企業職工12266人,打造勞模創新工作室7個,實現教育鏈、人才鏈和產業鏈得有機統一,努力造就素質好、技能強、可以化得新型技能人才隊伍。
探索“學院培養+基地培養”與“知識構建+頂崗實踐”相結合方式,為哈工大、東北林大等11所高校學生提供科研實踐崗位,引導企業與清華大學、哈工大等院校形成緊密科研聯合體,成功攻克“卡脖子”技術10項,裂變生成項目28個,以技術創新提升產業后勁。
率先全市打造“社交私域流量+電商平臺+感謝閱讀本文!+供應鏈+平臺大數據”得創新創業平臺,現有電商企業343家,去年網絡零售量、農產品網絡零售額位居全市第壹。
依托環境氛圍優勢,做優多維度留才文章
龍沙區發揮中心城區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民風淳樸、宜居宜業、文明和諧等城市人文特色優勢,不斷優化人才發展服務環境,增強發展凝聚力。
全面兌現獎勵政策,為北大倉、景宏石油、百貨大樓等8戶企業18人兌現人才指標政策支持,聘任12名“名校優生”為中級職稱。發放緊缺人才補助金、優秀可能津貼、大學生社保補貼41萬元。
投入資金344萬元,高標準建成人才公寓50套,配套建設閱覽室、健身室等,配置家具家電設施,達到拎包入住標準,累計入住人才102人次。積極選樹推介人才典型,利用自家新已更新人才宣傳平臺“龍沙英才”感謝對創作者的支持,發布推送300余篇,瀏覽量達6.8萬余次,全力營造濃厚得識才愛才敬才用才良好氛圍。
制定《齊齊哈爾市龍沙區人才綠卡管理服務辦法》,為轄區高層次及優秀青年人才發放“龍騰英才”卡1000張,享受餐飲、購物、娛樂等服務優惠。持續開展領導干部聯系服務可能工作,各級領導干部與271名高層次人才結成幫扶對子,以強化政治引領政治吸納、邀請可能建言獻策、為可能解決實際問題等為重點,解決人才配偶工作安置、子女入學等問題18件,累計解決可能人才實際問題百余件,增強人才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障人才在龍沙區留得住、穩得下、過得好。(劉麗)